第六百七十六章 金丹開竅七星棺(第2/3頁)

那是——

“歸真……”

一切的一切,盡皆在這一刻,教楚維陽借由著思緒念頭的延展而頓悟的玄境之中被堪透!

楚維陽方才明白過來,緣何歸真道種能夠接續修士的前路。

或許很多金丹境界大修士自己都很懵懂,但是這一刻楚維陽已然有所明悟,歸真的修持過程,便是以另一種方式與途徑,以形神皆妙的方式,煥發出修士性命與道法之中的靈韻。

那種足以辟開一竅的靈韻!

“歸真——!”

饒是在頓悟的忘我之玄境之中,這一刻,波動著繁浩無垠之道法義理的楚維陽,仍舊不禁生發出某種無法言喻的喟嘆和感慨。

進而,福至心靈一般的,有著繁浩至極的靈光從那道果金丹之中洞開的一竅裏凝聚著。

下一瞬,靈光在玄虛一竅之中崩滅成塵埃,進而,那些塵埃吞噬著灌湧而入的鎏金神華,膨脹著,顯照成一枚枚符箓篆紋。

幾乎只頃刻間,楚維陽第一煉的太陰雷法的真形圖錄,便這樣懸照在了那玄虛一竅之中,緊接著,不再是法力的生發,這真形圖錄旋即將這一竅之中那豐沛的靈韻盡皆牽引而來。

盡皆是楚維陽的道法,二者頃刻間渾一,再看去時,玄虛的靈韻之中,是一道朦朧的有若道童子的身形或者說神形,渾似是形神兼備一般,懸照在無垠的玄虛之中,吞納著四面八方湧至的鎏金神霞,進而不斷的搏動著靈光,那是靈韻一息勝過一息的表象!

倘若靈韻是此道的重中之重的話,那麽僅只是開辟九竅,在楚維陽看來,不過是開天法於此境的尋常修持而已。

若是九煉之圖錄化成歸真道種栽種入其中呢?

楚維陽想到了,做到了,並且而今也看到了結果。

那是每一竅之中,都遠勝過這一竅應有的渾厚靈韻!

直至此刻,開天法與真形法脈,終是見得了更進一步的兩相合宜之處境。

而霎時間,這樣的連番變化,遂使得楚維陽的頓悟之玄境,那豐沛元氣的鯨吞更上層樓。

楚維陽的一切思感與念頭,遂也徹底的沉浸入其中,連那喟嘆與感慨的情緒也隨著玄境的煉法進程趨於平穩,而愈漸得消弭了去。

於是,便在這樣長久沉浸的忘我修持之中,時間的變化陡然間變得模糊了起來。

大淵之中真正的靜謐與沉寂,更使得楚維陽的心境被同樣貫穿,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裏,楚維陽原本因為辟開一竅而有所“滑落”的修為氣機,很快便回返了原本的聲勢,並且馬不停蹄的朝著更高卓的層階探索而去!

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之中,那玄虛一竅之中,太陰雷法真形的形神不再那樣的朦朧模糊,愈發多靈韻的匯聚,使得其外象所顯照的模樣,愈近於法相道童子。

難不成,這一番頓悟,將會要有第二番不可思議的蛻變與升華誕生麽?

一朝頓悟,或許便是尋常修士無法想象的漫長光陰苦修的省卻。

楚維陽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自己那原本黯淡的道果鏡輪,此時間無量鎏金神華的凝聚,已然再度灼灼渾如大日真陽一般耀眼。

可是,某種似是仍舊欠缺著甚麽的感覺縈繞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似乎那可能躍出藩籬的一步,沒再有之前那樣的輕快。

而與此同時,楚維陽磅礴的思感與念頭,漸漸地開始從道法的洪流之中掙紮出來。

頓悟的玄妙境界似乎在如同潮水一般的褪去。

《太陰煉形》的神通修法終歸還未曾經過打磨,沒有臻至圓融,更不曾落於文字化成經篇。

這或許是這一番頓悟有所“後勁不足”的因由所在,而今看來,更要在楚維陽的這一番煉法的末尾,留下短暫的精進勇猛之余的“遺憾”。

而也正是在這頃刻間,當楚維陽的神念仍舊還留駐在頓悟的玄境之中,準備繼續更高效的運用頓悟玄境的余韻之時。

《太陰煉形》蛻變與升華的余韻,終於在這一刻,從楚維陽的肉身道軀這裏,綿延到了古之傳承寶器上面。

這一刻,楚維陽所掌握的太陰煉形玄棺在嗡鳴與顫抖著!

是繼續在大淵之中修法,以嘗試沖擊那一道藩籬的躍升?還是順應著變化而動,去追索頓悟玄境的余韻所帶來的變化?

幾乎頃刻間,本能與潛意識仍舊在主導著楚維陽的一切。

不假思索至極,楚維陽折返身形。

道人腦後的鏡輪之中,霎時間,一卷明黃道圖懸照,進而,道衡圖展開的閃瞬間便翻卷開來。

須彌陣圖與之一體兩面。

陣圖裹著楚維陽的身形,當道人再從須彌風暴之中走出的時候,已然立身在了外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