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錄元冊命號玉京(第2/2頁)

但是而今,在商伯對於金丹之上的地仙與神境的宣講之下,他們仿佛找尋到了一切的答案。

關於山門道場,關於香火鼎盛,關於寶器依憑。

而也愈是如此,諸修反而愈是皺著眉頭。

這幾乎更為篤定的佐證著商伯早先時的猜度,在無垠歲月光陰之前,真個有著這樣的一張大手,在時間流逝的翻騰裏,將一切金丹之上的文字抹去,掃進灰燼與塵埃裏,葬在悠悠古史之中。

那種力量甚至滲透到了諸氣樞機變化裏面,暈散在了因果運數的層面。

愈是因之而深想,諸修便愈是不寒而栗起來。

而偏生也正是此刻。

商伯終是露出了一道意味深長的笑容。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去想,因為諸仙真垂世,古修定盟,古之地仙法的關隘與要旨被棄之不用,而神境法的關隘與要旨,則仍舊是以對道場的‘善舉’為主,而不論是群生眾靈的蘊養,還是四時陰陽的調理,都是在教寶地歷經長久的蘊養而更上層樓。”

“這樣一來,誠然因為這四時變幻與陰陽生息循環輪轉的緣故,那些凝聚的菁華並非長久的暈散不去,滄海桑田,大世盡皆在變化之中,但總有著那麽幾處本身便是寶地之中的寶地,歷經了漫長歲月光陰的醞釀養煉,無需有人施展以地仙法,則自行凝聚出天地靈根來。”

這樣的事情並不難理解,如天地間的諸大藥菁華、無上寶材,盡皆是這樣凝聚而成的。

無非是更為高卓的力量,以更高層階的渾厚與精純所凝結而已。

可也正是思量到了這些,同一時間,諸修反而更進一步的驚疑不定起來。

他們盡都是今日方才洞徹這樣的陌生領域,所有的收獲,所有推演的基礎,盡皆依循著商伯所言說的字句本身。

倘若商伯所言無誤的話,這天地間,又有甚麽樣的寶地,能夠比得過他們的山門?

長久的傳續,長久的興盛不衰,並且在這樣漫長光陰歲月的傳續之中,長久有著香火之力凝聚,有著四面八方的元氣和靈韻匯聚。

再考量到已然長久的時間未曾有過所謂的神境之真人現世。

倘若真個能夠有所謂的“天地靈根”自行蘊養,又該蘊養到了何處去?

總不能宗門傳續萬古,爭底蘊,爭傳承,爭氣運,最後爭來爭去,平白給別人做得了嫁衣而不自知罷?

正當這樣的念頭生發出來的時候。

卻聽得商伯的聲音仍舊悠悠然響起。

“因而,後續時,曾經因此事再度觸動諸仙真,遂化古修定盟之策,為《玉京瓊林元錄命冊》,依循定盟之約而周行於界,凡所天地靈根誕生,盡皆被隔空攝取,為《玉冊》所掌。”

“又逢有大業將興,依循古之定盟之約,《玉冊》有靈,得以評定蓋世妖孽,有功於業者,賜之以‘天地靈根’。”

“再後來,歷經了極漫長的時間變幻,道法傳續,因《玉冊》本質乃是古修定盟之策,而這一境界之修法,因為不斷的變幻更易,屬於地仙法的痕跡徹底消失不見,純粹為神境之法門,因而修法隨之變化,連帶著這躍入門扉的一步也有所調整。”

“凡於《玉冊》注名者,方為靈神,方為真人!”

“但古老年代時創立《玉冊》的初衷仍舊傳續,持續具備著其本質的效用。”

“於是,便有一種獨特的偉業,乃是這一世諸修之中,最先落筆注名於《玉冊》者,視為蓋世妖孽,有功於業者!”

“老夫找尋《玉冊》,找尋了許多年。”

“說來也甚是有趣,中州有古籍秘傳,將秘辛落於文字,卻無處尋得《玉冊》;汝等地界分明被抹去了文字以承載秘辛,卻切實因為著更詭譎的秘辛,而被封存著《玉冊》……”

“都讓開!”

“老夫今日開開道,是老夫證神境,亦是教汝等見得通衢前路!”

“你我本無有甚麽恩怨可言,斷不至於到了打生打死的地步,不是盡都在意著因果運數麽?老夫今日可是開道傳法之恩!”

“為此,毀一段懸世長垣,又算得了甚麽?”

“讓開——!”

話音落下時,謝氏老祖稍稍一怔,但極短暫閃瞬間的思量之後,老祖終是錯開了身形。

商伯與那懸世長垣的缺口之間,再無有分毫的遮擋。

於是,諸修回顧去時,旋即見得商伯某種獨特道法氣息遙遙交織與共鳴的閃瞬間——

無量的明光,陡然間自寶瓶江上,沖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