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人器合一宣高道(第2/2頁)

事實上策星山的道子表現的並沒有很差,他們自思自量著,自家門下的弟子,也未必誰有能夠定勝的底氣。

而若是自家門人與陸銘海相互試煉與鬥法呢?

許是此刻的策星山掌教,便是之後某一刻的自己。

也正因為閃瞬間有了這樣的領悟,因而復又教諸修從下意識的幸災樂禍之中收斂去了心神。

但是人群之中,宗老卻長久的以促狹的目光凝視著策星山掌教的身形。

他只是名義上如今是皇華山的金丹大修士而已,但事實上,孑然一身的宗老卻渾無分毫的顧慮可談,而且可以預料的是,今日的這諸般情形,來日注定要化作甚麽稀奇古怪乃至於甚為誇張的傳言,在一眾散修之中廣為流傳了。

而也果不其然,幾乎和諸位掌教大修士所思量的沒有甚麽差池,在接連的定勝之後,從策星山的諸道子至於白骨觀,再至於離恨宮。

幾乎凡涉獵於法陣傳承法脈的大教道子們,盡皆選擇了與陸銘海的相互間鬥法與印證。

而回饋給諸修的,則是陸銘海的一場與一場定勝,諸修的一場與一場脆敗。

無聲息的感慨之中,在諸修的眼裏,陸銘海的身形幾乎在與昔日築基時的楚維陽的身形相重疊在了一起。

尤其是兩人那發源自鍛體之道的相類似的出手習慣,以及過分的超卓於當前境界的渾一之戰力。

都教諸修在驚詫的同一時間,遂愈顯得無能為力起來。

但是同樣的,許也正是因為昔日裏已經有著楚維陽越眾而出,以自身接連的定勝,為諸修的心境打下了一定的根基。

因而,只這脆敗本身,反而罕有動搖他們的心境變化。

而與之相比,反而是陸銘海的過分“聒噪”教他們頗有些無所適從。

也正是這份“聒噪”本身,反而明晰的教諸修在心神之中,一點點將陸銘海的身形再度與昔日築基境界時候的楚維陽的身形相互剝離開來。

他們不再有著更多的重疊,反而愈發真切的教人明白其間的迥異。

而對於諸修而言,許是那一番言辭本身,遠比鬥法更能夠教他們飽受“創傷”。

而饒是陸銘海再如何的後知後覺,過去了這麽久的時間,一場又一場的鬥法,都已經足夠教他明晰的感受到諸修的情緒變化。

他仍舊在嘗試著表達“誠意”,但是到了後面,他已經在盡量的避免著要因之而過分的闡發自己的看法。

可偏偏也正是如此,後續過分的一針見血式的評價,教陸銘海愈發顯得“尖酸刻薄”兼且不留情面與余地。

也正因此,刻意的掌控著鬥法烈度並不曾帶給陸銘海以他預料之中的效果與收獲。

真的惡了眾人,別個不去言說,至少對於陸銘海而言,他改道易法,參悟屬於自己的開天法的過程便要受到這種被眾人所惡的無端阻礙。

終也到了這一刻,受到了心神蠱惑之道影響的少年書生,方才後知後覺的明白過來,自己是真個好心在做壞事。

至少,是有壞的影響的事情。

而且短時間看去時,怕是要因之而惡性循環了去。

也正因此,最後兩場定勝的時候,陸銘海幹脆一言不發,更不作分毫表情。

許也正是這樣的變化,終是堪堪挽救住了陸銘海那岌岌可危的聲名。

但陸銘海明白,倘若想要翻轉過來,自己需得拿出些真正的“誠意”來。

以真傳換真傳。

陸銘海相信,在真正的高道妙法面前,一切都是可以彌補的。

於是,當再一度定勝之後,陸銘海不再淩空而立,他反而折轉著身形,緩緩地朝著早先是立身的山巔走去。

諸修隨著他的身形而轉動著目光。

但是眾目睽睽之下,自始至終,卻不再有誰越眾而出,要主動與陸銘海邀言鬥法。

於是,在這樣短暫的沉默之後,陸銘海那清朗的聲音隨即響徹在四野八荒之間。

“如今鬥法論道也已有許多場,既是為得試煉,為得無敵路,為得至高法,那麽吾等便該文武調和著來,不若……這登壇講法的間奏,便由貧道來拋磚引玉罷?這第一講,是吾混元修法之中,人器合一之妙道……”

……

幽深的海底,正漫步而行的楚維陽,原地裏忽地身形一頓,繼而,磅礴的思感與念頭伴隨著那一點真靈盡皆隔空映照而去。

“唔,人器合一之妙道……這可比鬥法有趣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