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箭在弦上弓滿月(第2/3頁)

但是這一刻,楚維陽顯得並不慌忙。

他磅礴的思感與念頭在這一刻的演法過程之中,拆分出了部分,映照在身前的同一時間,楚維陽揚起手時,便將杏黃幡旗祭起。

掌握著地師一脈渾厚傳承底蘊的楚維陽,不僅僅是可以在兩面道圖的蛻變與升華之中掌握主動,具備纖毫之間的掌控之力,更在手段的奇詭上,進益了不止一層樓!

不等幡旗搖晃,只那旗杆上九元赤文隔空映照的閃瞬間,九疊符陣鋪陳開來,交疊之間展露出了《道周圖》的磅礴意蘊,只是這一刻,當再展露開來時,那顯照成《道周圖》的已然是瑯嬛篆紋。

篆紋自交織與共鳴之中起伏,陡然間便將道圖顯照成了道場靈浮島與瑯霄山的模樣。

下一瞬,道圖竟真個引動了道場的風水堪輿之力,緊接著,伴隨著這朦朧虛幻的道圖與篆刻著瑯霄山主的玉印相接駁。

登時間,是整座道場的底蘊與運數,加持在了楚維陽的鎮運寶器之上!

只霎時間,寶器的嗡鳴與顫抖便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玉印重歸於平和。

伴隨著楚維陽的演法,事關法統的因果變化,運數之力的損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此刻,有著道場底蘊與運數的加持,楚維陽損耗去的部分運數之力轉嫁給了道場來承擔。

而且道場的底蘊鎮壓而來,天地自然的力量化作無形無相的萬鈞之力,將一切的氣機波動鎮壓,將楚維陽運數之力的損耗與天地氣機的交感所隔絕割裂。

而且這一刻,玉印的寶光洞照,乍看去時,楚維陽虛懸趺坐,像是身披著寬闊島嶼與巍峨山嶽在演法。

自然之力裹挾著風水堪輿之力進一步“鎮壓”在了楚維陽的肉身道軀上面,進一步削弱了部分的氣機感應,在不影響楚維陽演法進益的情況下,進一步減弱了運數之力的損耗。

而與此同時,伴隨著部分杏黃色明光的飛濺,愈漸於繁浩的瑯嬛篆紋橫布在了石室的穹頂之上。

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同樣伴隨著瑯嬛篆紋的顯照,幾乎同一時間蔓延而至。

借助著地師一脈傳承之中的高深秘法,楚維陽以自身的經歷為心境映照,只閃瞬間,在神念的牽引下,一道道瑯嬛篆紋相互交織與共鳴,顯照成的風水堪輿大陣版本的海眼漩渦!

在楚維陽肉身道軀擔負的海島山嶽,和虛懸的玉印共鳴道場底蘊之上,這篆紋版本的海眼漩渦成了第三道“防線”,將任何石室之中有可能散逸出來的天機運數,無形無相的氣機力量,盡數吞納在海眼漩渦之中,以篆紋為刃盤、為磨盤,將諸氣機攪亂與磨滅。

甚至這樣楚維陽都不是很放心,在身旁的杏黃幡旗顯照著靈光的同時,楚維陽更進一步的揮灑著翠玉焰火,將幡旗的幡面包裹在其中。

旗杆以紫金色蘊養九元赤文,從寶材到底蘊到道法,都已經算是當前階段的盡善盡美了。

但幡旗上所承載的,仍舊是就有的篆紋所交織成的風水堪輿法陣,在如今已經“閱盡千帆”的楚維陽回看而來,屬於有著很大提升空間的部分。

於是,在法焰的熔煉之中,楚維陽哪怕在身形的虛實變幻之中,都接連打落著一道又一道的法印,在依照《戊己煉篆乾坤法爐煆真經》中所記載的無上寶器的圖錄,將無上級數的一整套篆紋禁制鎖鏈打入其中,養煉諸篆法為瑯嬛篆紋之道!

楚維陽這是要將杏黃幡旗進一步祭煉出無上寶器的根底,然後用這尊地師之道寶器,來貫連諸般瑯嬛篆紋的映照,成為第四層演法的“遮罩”。

自始至終,楚維陽雖然趺坐,雖然演法,但是他同一時間一心二用乃至於三用,在親自用全數心神演練過水遁法之後,再也沒有全神貫注的留駐於這一境界之中。

畢竟,功夫盡都在道法之外,不論是五行、毒煞功訣、演靈咒,還是《道周圖》與《道衡圖》,這都是被楚維陽自己切實掌握著的領域,便是較為陌生的五行遁法,對於楚維陽而言,只遁法本身,也並不難掌握。

甚至楚維陽伴隨著演法有所發覺,五行遁法實則只是自己內裏五行之道蛻變與升華的鑰匙,是洞開身融五行之道的門扉,這無上的遁法在融入自身《道衡圖》體系之中的時候,在貫穿了諸氣的同一時間,便已經改換了原本的模樣,接駁上了楚維陽自己的道途。

變化仍舊在持續,但是楚維陽明白,他遲早要有俱全的掌握著五行遁法的那一刻。

改不改道不重要,切實的掌握著五行遁法,將會是這一次演法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箭在弦上時尚覺得一般而已。

唯箭矢離弦時,才洞見淩厲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