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山海一派開寶地(第2/2頁)

自始至終,那運數之力都不是楚維陽的凡胎肉眼所能夠觀瞧到的,但已經有凜冽的狂風,不斷的席卷著楚維陽的乾坤法袍,緊接著,則是沛然的靈光自玉印上顯照,仔細看去時,那篆刻在玉印四壁上的浮雕,那代表著陰相的六條龍雕之中,已然有一條栩栩如生的龍雕上面,成為了那沛然靈光顯照的源頭。

仔細看去時,楚維陽甚至會覺得,在那偶然的靈光兜轉之間,那龍雕像是真個活了過來一樣,冥冥之中分明外象切實的展露在那裏,可卻又教楚維陽一眼看去時,頓覺有須彌幻境洞開,緊接著,是紫金色的虛幻明光交纏,於其中化作了蛟龍之相的大略輪廓,繼而從朦朧霧靄之中若隱若現。

楚維陽明白,這是運數之力的有形之顯照,若非是有著鎮運寶器來,只是想要看到這一道蛟龍之相的大略,楚維陽恐怕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運數累積,道途漫漫……”

這般感慨著,楚維陽遂一揚手,便見得掌中玉印化作靈光頓起,復又消失在了頂上三尺之處。

做罷這些時,楚維陽身形回返,蹈空步虛之間,復又將杏黃幡旗擎舉在了手中。

此時間,那纏裹在瑯霄山周圍的靈光光柱,在龍脈化作的最後一泓水光沒入其中,教瑯霄山徹底完整圓融的顯照於世的時候,忽地,那靈光隨即潰散開來。

劇烈的轟鳴聲之中,是前所未有嘹亮的真龍吟嘯聲,恍若是早先與現在一十五道龍吟聲相交疊一樣。

而也在這煌煌道音的震動與牽引之中,霎時間,那靈光像是化作了傾瀉的汪洋,自靈浮島的中央天元處,便要朝著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所經之地,不僅僅是草木土石被囊括在了其中,連帶著,楚維陽牽引來的道場風水堪輿之力,還有那些已經被數之不盡的幽寰篆紋反復熔煉錘鍛的寶材,也盡都有著被囊括於其中的趨勢。

因而,也正是趁著這一機會,最後一道堪稱繁浩的幽寰篆紋被楚維陽抖動著幡旗,盡數刷落在那同樣浩如煙海的寶材之靈光中。

驚鴻一瞥之間,楚維陽只能勉強看到了篆紋與寶材之間的相接觸,下一刹,靈光化作的汪洋奔湧而至,將眼前的一切盡數淹沒在其中。

遠遠地看去時,楚維陽的整個道場,都盡數籠罩在了靈光化作的裊娜煙塵與霧靄之中。

渾似是仙家盛景一樣。

如是,復經得了良久的時間過去,當第一道輕柔的海風自環帶之外吹拂而來的時候,就像是蓋在甚麽瑰麗畫卷上的遮布一樣,籠罩著靈浮島的那煙塵霧靄的一角,遂被海風輕輕地吹拂起來。

是粗狂之中愈見自然之美的草木土石,是無有道周之形卻有道周之質的地脈交織。

這一切的一切,是楚維陽那渾厚底蘊的一部分,盡善盡美的展露在了眼中。

不多時,當最後一縷裊娜的煙塵霧靄散去時,靈浮島的中央天元處,巍峨山嶽拔地而起!

此時間,只隱約還能夠看出原本海島孤峰的模樣,但更多的,則是瑯霄山的圓融意蘊,是陰爻六、陽爻九的完整與圓融!

而在高山頂上,那昔日裏曾經見證了楚維陽接連定勝的玉石法壇原本應該在的地方,被取而代之的,則是更為恢宏古拙,更為平坦開闊,更為玄奇縹緲的五色土法壇!

而在朝著瑯霄山的半山腰處看去時,原本孤峰古修洞府所在之處,曾經以山巖堵塞之地,則是一座道宮鑲嵌在瑯霄峰中,內裏之大,不可估量猜度,只莊嚴華麗的道宮前半段門扉窗欞一類,顯現在那溫潤如玉的山巖外。

道宮坐北朝南而立,這裏正是整座瑯霄峰上,諸龍脈交匯之地,陰陽樞機相諧之處!

那洞開的門扉兩旁,以玉板雕刻篆紋,沁潤朱砂靈墨,顯出兩行對聯。

上聯曰:鐘敲月上,馨息雲歸,非仙島莫非仙島。

下聯曰:鳥送春來,風吹花去,是人間不是人間。

門扉上方,正中央處,復又高懸玉匾額,其上同書就古篆四字——靈浮道場。

匾額角落之中,是無聲息用印,落“瑯霄山主”四字。

半懸空中,楚維陽幾乎是滿目感慨的看著靈浮島瑯霄山的盛景,一面收起杏黃幡旗,一面捏起一枚玉簡,倏忽間打落法印,化作靈光,直往火鱗島的方向飛遁去。

緊接著,道人似是罕有的展露出些許的急不可耐之神色,遂踏著碧藍靈光,只一步,便落在了那道宮門前,繼而大步疾行,往內裏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