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三章,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2(第2/4頁)

韃子年年南下扣關,自己想要整頓軍務,可是朝廷卻沒有銀子,好不容易從自己內帑掏一些銀子出來,最後又被那些官員們給吃的幹幹凈凈,一點不剩,根本就到不了底層官兵的手裏面。

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邊防空虛、軍備廢弛,大明空有幾十萬大軍,卻是拿北方的韃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每年都只能夠看著韃子屢屢南下,狠狠地劫掠一番,滿載而歸。

自己縱然是身為皇帝,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也總是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想要開征商稅,一個個大臣都跳出來反對,什麽苛捐雜稅、民不聊生等等懟過來。

對於沒有什麽經驗和處世不深的弘治皇帝來說,這自然而然也就不了了之,最後也就這樣一直的下去,只能夠看著局勢繼續糜爛下去卻毫無辦法。

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是最消耗弘治皇帝精力和心神的,讓弘治皇帝一度非常的痛苦,深感自己對不起大明朝的歷代先帝。

一直到劉晉的出現,他始終默默的看著劉晉,一開始很多的政策弘治皇帝也是不支持的,像早朝制度,原本很早就要起來,但是劉晉就將它給改了,推遲了幾個小時,還出了休沐制度。

在弘治皇帝看來,劉晉是一個懶人,不喜歡些奏疏、不喜歡上早朝,喜歡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

現在想來,劉晉其實才是活的最通透的人,為自己而活,而不是全部為了工作或者是其他人而活。

這樣才能夠活出真我,活出自己。

有劉晉這個懶人在幫忙處理朝政的時候,自己就開始變得舒服起來。

什麽請安、問好的奏疏一批嚴厲的批評打回去,還有那些賣弄文章、空無一物、雞毛蒜皮小事的奏疏也一律打回去。

用劉晉的話來說,朝中諸公以及天子那都是日理萬機,時間非常緊張的,哪裏有那些時間來去看這些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東西。

上奏到天子的奏疏要簡潔,要簡單、要直言要害、直陳事情,小事什麽的就不要送上來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

也正是劉晉這個懶人輔助,弘治皇帝不僅僅過上了舒服的日子,也是有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的思索關系大明朝的大事。

同時也是能夠有時間去為自己而活,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

當初之所以決定放下一切事情去遊歷一番,其實也是受到了劉晉這種思想的影響,自己為大明朝活的很累、很累了,也為自己休息、休息。

再看看劉晉,他就活的很通透。

沒有被權力給迷住眼睛,清楚的規劃著自己的人生。

這大明朝少了誰都一樣轉的,所以在高位選擇了急流勇退,去瀟瀟灑灑的過自己的生活,在全世界各地遊玩了十多年。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感嘆起來,感嘆劉晉活的明白,有時候為自己而活也是挺好的。

“陛下您乃是千古一帝,心系萬民,肩膀上責任重大,所以沒辦法和我一樣。”

劉晉笑著和弘治皇帝說道。

“什麽千古一帝,那都是吹噓的,我自己是什麽水準我還不知道嘛,也就是幸虧有你輔佐,否則恐怕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麽情況呢。”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笑著直搖頭,不當皇帝多年了,他也是清楚的明白了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的水準了。

這些年來,弘治皇帝其實一直在總結自己過往的得失,尤其是在失明的那幾年時間裏面,弘治皇帝做不了其它的事情,也只能夠不斷的回憶,回憶以往的點點滴滴,仔細的思索一番之後。

弘治皇帝更加的確信,其實自己就是一個很失敗的皇帝,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支持劉晉,支持劉晉的改革,這才有了大明朝現在的大好局面,有了現在的繁榮盛世,否則的話,這大明朝恐怕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子。

真正厲害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眼前的這個劉晉,他才是真正的千古聖賢,高瞻遠矚,總是能夠清楚的看到大明朝所存在的問題,並且想出解決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帶著大明朝發展到了現在的鼎盛局面。

“陛下您謙虛了!”

“在我看來,您就是真正的千古一帝,我華夏泱泱幾千年的歷史,出了很多有名的帝王,陛下您足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將我們大明朝又原先內憂外患的局面變成了如今繁榮昌盛,全世界疆土最遼闊,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軍事最強大的偉大帝國!”

劉晉笑著說道,這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即便是天子也是喜歡聽這些話的。

“哈哈,這還不是有你的功勞,沒有你劉晉的輔佐,我都不敢想象這後面的一切了。”

弘治皇帝頓時就笑了起來。

劉晉的馬屁還是讓他非常享受的,但是他也知道這離不開劉晉的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