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五十九章,讓市場調節一切(第3/4頁)

這一個又一個行業,每一個行業在發展困難的時候都來的話,朝廷還怎麽做?

“陛下,您是怎麽看此事的?”

劉晉仔細的聽完,想了想也是問道。

“我是覺得不管是用關稅還是說是取消休沐制度,或者是允許蓄奴,這些辦法顯然都是行不通的,只是治標不治本。”

“更何況,我要站在整個大明乃至全球的範圍內去看問題,為整個大明帝國所有人的利益而考慮,而不僅僅只是某個行業和某些人。”

朱厚照想了想說道。

“陛下聖明!”

劉晉一聽也是說道,朱厚照顯然是成熟多了,看問題做事都是知道要從全局出發了。

“我們大明紡織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其根源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紡織廠了,整個大明或者是全球的市場根本不需要那麽多的紡織廠。”

“以紡織行業來說,以整個全球的市場來說,每年所需要的布匹可能僅僅只有幾億兩白銀,這個市場是不會突然增加太多或者減少太多的。”

“總體上維持在這個規模上面的,當所有的紡織廠產出的產品低於這個規模的時候,那麽整個紡織行業都是可以過的很滋潤的。”

“因為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就不夠賣,大家都會爭著搶著要你的衣服布匹。”

“可是一旦紡織行業賺錢了,就會有大量的人和資金湧入這個行業,必然會導致產能大增,最終超過了市場的需求。”

“這個時候市場供應就會大過需求,會有一些產品是根本賣不出去的,這種情況一旦嚴重過剩的話那就會形成我們現在的這種情況,大量的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只能夠堆積在倉庫裏面。”

“因為市場上根本就不需要那麽多的布匹和衣服,多生產出來的布匹就只能夠擠壓在庫存裏面,賣不出去。”

劉晉詳細的將後世市場經濟的內容以盡可能簡單的方式講述給朱厚照聽。

“你的意思是說這個生產出來的衣服布匹已經遠遠超出了市場所需要的數量,所以才會出現眼下的情況?”

朱厚照聽完,似乎好像隱隱間明白了一些,想了想也是問道。

“是的,陛下!”

“我們的紡織廠太多了,而且都是使用新式的紡織機械,效率高,產量大,再加上這些年羊毛和棉花的產量大幅度提升,這些加在一起,導致了現在紡織行業所面臨的情況。”

“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一切都是市場所決定的,由供需所決定。”

劉晉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原來如此!”

“王守仁、鐘蕃和你所說的差不多,他們也是說現在的紡織工廠太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超過了市場的需求,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情況。”

朱厚照聽完,頓時就微微點頭。

“那我們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我們完全不用管它,讓市場來決定一切。”

“倒閉一些紡織工廠其實也是好事,省的大家都將資金和勞動力都投資在紡織行業上面,其它的行業也是需要資金和勞動力的。”

劉晉非常果斷的說道。

其實對於現在的大明帝國來說,紡織行業暴雷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大家知道下市場經濟的殘酷性。

“可是這會導致大量的紡織工人失業的。”

“一旦失業的話,可就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生計了。”

朱厚照一聽微微傻眼,本以為劉晉會有什麽特別的好辦法,誰知道竟然是聽之任之。

這太不符合劉晉一貫的風格了。

“陛下,這紡織行業會有不少的工廠倒閉、關閉,確實是有人會失業,但是其它的行業發展非常不錯。”

“像我們大明現在電氣、電器、汽車、重工、造船、化工等等行業,都發展的非常快速而迅猛,這些行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很多甚至於因為招不到足夠的工人而發展受到了影響。”

“紡織行業釋放出來的勞動力會被這些行業給吸收,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的事情。”

劉晉連忙說道,大明現在各行業的形式都非常不錯,發展迅猛,尤其是新興行業,發展更是迅猛,紡織行業這個夕陽產業卻是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

這也是跟一直以來大明人的傳統有關,一旦在一家企業做下去就一直會做下去,跳槽的事情很少,除非是東家幹不下去了。

忠這個字烙印在大明人的骨子裏面,不僅僅忠於天子和國家,連雇傭自己的東家,同樣也是如此的。

“可是完全不管的話,到時候很多的紡織工廠都會搬遷到海外的藩國和殖民地去,我們大明不僅僅會少了很多的稅收,也會還會少很多的就業崗位。”

朱厚照想了想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