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五十二章,產能過剩、經濟危機1(第2/3頁)

沒辦法,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的紡織業早已經是一片屍山血海的紅海了,競爭極其的激烈和殘酷。

謝雲山算是大明第一批紡織產業資本家了,經歷過紡織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到白銀期,再到現在的紅海期。

他最早的時候是在天津這邊開紡織工廠的,那個時候,紡織出來的布匹非常的長相,機器紡織出來的布匹不僅僅成本非常的低,而且質量也是非常可靠、相當的不錯。

相比起傳統的手工紡織布匹來具有非常大的優勢,當時一匹布可以賣200多文,而成本還不到50文,利潤非常的驚人。

再加上機器的紡織效率,可以說紡織廠就是下金蛋的母雞,日進鬥金,財源滾滾,直接刺激了大明第一批資本家和工廠主的誕生。

當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的時間。

在東方這片土地上任何賺錢的買賣很快就會吸引無數人的投入。

大明的權貴、士紳們也是紛紛加入到紡織產業當中,當時的紡織產業並沒有什麽太多的技術含量,只要能夠買到新式的紡織機器基本上就可以躺著賺錢了。

一時之間,紡織工廠遍地開花,也是讓紡織產業迅速的進入白銀期。

好在大明帝國本身的市場足夠大,再加上在不斷的對外擴張和殖民,這才讓大明帝國的紡織業一直持續了足足20多年的黃金、白銀期。

但是伴隨著工廠越開越多,很快就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原材料嚴重不足的問題。

這一度導致棉花的價格直線飛漲,供不應求,後來劉晉弄出了羊毛紡織,這才大大地緩解了紡織產業的原材料不足的窘迫境地。

但是這依然還是不夠,西域、河中等地區的棉花種植園開始大規模的興起,大量的紡織業資本家自己建立種植園種植棉花。

可是這依然還遠遠無法滿足大明帝國龐大的胃口,轉頭又開始在全球的殖民地、藩國這裏大規模的建立種植園,這才逐漸的滿足了大明帝國這個龐大無比的市場需求。

一直到了最近這些年,劉晉使用糧食沖擊全球,讓全球各地放棄種植糧食,該種棉花和養殖綿羊之後,這原材料的問題才得到了解決。

原材料的問題逐漸的得到了解決。

但是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資金上升的問題,也是不斷的迫使大明的紡織產業不斷的進行遷移。

起初是從京津地區、淞滬南京地區遷移到內陸省份,後來又逐漸的遷移到西域、河中、南雲等地,有些甚至於直接遷移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國去。

紡織產業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也是經歷了諸多的變遷。

並且從原先的單純紡織布匹到現在的慢慢的發展為以成衣、成品制造為主,紡織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現在大明的紡織產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

謝雲山看著自己的錦雲紡織廠,內心之中就充滿了焦慮和憂愁,他絲毫沒有一個大資本家、大工廠主的幸福。

這家錦雲紡織廠是他從一開始僅僅只有十幾台紡織機器一步步做大做強建立起來的,是他的全部心血,是他的青春,是他的財富,是他要傳給自己子孫後代的家業。

眼前的龐大工廠相比起早期的工廠來,規模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使用的機器也全部都是最先進的紡織機器,全部都是使用電力來驅動的機器。

比起早期的紡織機器來,不僅僅效率更高,而且生產出來的布匹質量也更高,同時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去生產各種各樣的成衣加工和制造。

可以說這樣的一座紡織工廠,要是放在20年前的時候,這樣的紡織工廠絕對是一座金山,每天都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滾滾的財富。

可是現在,錦雲紡織廠的開工已經嚴重不足,員工們只需要上半天班就可以了,因為工廠接不到足夠的訂單,生產出來的布匹和衣服賣不出去,大量的擠壓在倉庫裏面。

倉庫裏面擠壓的布匹和衣服數量非常的驚人,都快要將謝雲山給壓垮了,他急切的需要將這些布匹和衣服給賣出去換成銀子來給自己的員工發工資將工廠給維持下去。

如果要是再這樣持續下去,開工不足、發不出足額的工資的,自己工廠裏面的工人將會大幅流逝,到時候想要再將這些工人給請回來就難了。

說實話,現在的大明人還真心是不缺工作,到處都可以找到工廠,大量的商行、工廠、種植園、莊園、養殖場、農場等等。

即便是在南雲省這裏,想要找一份工作並不是什麽難事。

如果錦雲紡織廠發不出工資、開工不足的話,大家是肯定會去找其它的工作的,不會跟著你一直死磕,大明人的選擇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