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二十四章,全球化經濟(第3/4頁)

“全世界範圍內的原材料也都可以運輸到大明帝國去,這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在這樣的一種發展趨勢之下,全球各個地區都將卷入其中,並且深受影響,能夠順應這種發展趨勢和潮流的地方,則是能夠迅速的在全球化經濟當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反之,如果不能適用和順應這種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趨勢,則必然會逐漸的被時代所淘汰和拋棄。”

“以我們身邊的波斯和埃及來說。”

“波斯和埃及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棉花,種植出來的棉花質量非常好,非常受歡迎。”

“但是這兩個地方並不是很適合發展農業,尤其是埃及,其農業只能夠依靠尼羅河水來灌溉,在發展農業上並不具備優勢。”

“如果波斯和埃及人只是種糧食的話,他們或許可以養活自己的人口,但並不能富裕起來。”

“因為在全球範圍來說,他們種植糧食是並不具備任何優勢的,遠不能和大量使用農業機械化耕種的大明帝國、南非殖民地相比。”

“大明的黑土省、河中省、遼東省、北黃金洲四大糧倉,土地開闊而平坦、肥沃,采用機械化的耕種方式,效率極高,產量大、成本低。”

“大明帝國的糧食即便是運到了埃及、波斯人的手中,其價格都還要比他們本地產的糧食更低,而且質量比他們本地的糧食還要好很多。”

“所以單純的從經濟角度來說,波斯和埃及這些地方種糧食是不如種棉花劃算的。”

“他們完全可以種植棉花,以不錯的價格賣給大明人,然後再從大明人的手中購買廉價質量更好的糧食,這樣還可以有多余的收入。”

“如果只是單純的種植糧食,他們很有可能只是能夠勉強的填飽肚子,一旦遇到幹旱的年份,甚至於連填飽肚子都是問題。”

“這就是全球化經濟的一個體現,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要融入到全球化經濟之中,並且也必將融入其中。”

李延川喝口茶水,潤潤自己的喉嚨。

“因為這是市場的選擇和必然性,在經濟導向的作用下,人們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方式來過的更好。”

“原來如此,我和波斯的一些官員談論過這個時期,他說波斯越來越少的人種植糧食了,大家都在種棉花、養綿羊,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道理在裏面。”

李兆蕃聽完,頓時就恍然大悟一般的說道。

現在似乎好像已經有些明白了,以前的時候總是搞不懂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來這背後竟然是這樣的道理。

“是的,其實波斯、埃及在這些這方面的影響還不算太大,只是在農業上遭到了沖擊,在我們大明海外的這些藩國、殖民地,這種影響就更加的深遠了。”

“我們茶陵殖民地和張氏殖民地出產石油,我們甚至於自己都不種糧食,幾乎所有的產品都依靠進口,我們只是單純的依靠石油都可以過的很不錯。”

“還有楚國這裏以畜牧業為主;寧國以蔗糖、香料和茶葉為主;南非殖民地自身有工業優勢,所以以輪船制造、汽車制造、電氣產業、鋼鐵產業為主。”

“還有大大小小的殖民地和藩國,幾乎都在說明這一點,順應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殖民地和藩國都發展迅速,迅速富裕起來。”

“相反不順眼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藩國和殖民地,往往都發展的極其緩慢。”

“像西非黃金海岸的興國,興國本身不具備發展工業的基礎,硬是要發展工業,結果大量的投資砸進去,血本無歸。”

“興國要技術沒有技術,要人才沒有人才,能夠發展什麽工業,他們最好的發展道路是走種植園經濟,種植一兩種經濟價值較好的作物,融入全球化的經濟之中才能夠發展起來。”

李延川點點頭繼續說道。

“那這樣說來的話,我們李家的殖民地這是只能夠一直開采石油了?”

李兆蕃想了想說道。

“是以石油為主的相關產業,比如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工!”

“石油它不僅僅是可以用來冶煉成汽油、柴油之類的,同樣也是還極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利用的用途也是非常大的。”

“單純的出口原油,我們只能夠吃石油這個產業鏈上面的小部分,想要充分的擴大我們的收益,那就必須要去發展石油冶煉和石油化工。”

“並且一旦這兩個產業可以發展起來的話,我們也是可以慢慢的走工業化的道路,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我們有著石油的巨大收入,完全是可以在全球範圍進行投資。”

“比如在澳洲和黃金洲這邊,有很多優質的鐵礦、銅礦,這些地方交通不便,開采需要大量的投資,我們完全是可以去投資這些鐵礦、銅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