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五十五章,拿出1000萬兩銀子出來(第2/2頁)

朱厚照一臉無所謂的說道。

現在朝廷之上守舊派的官員已經很少了,幾乎是微乎其微了,基本上都是屬於改革新派的官員了。

不管不管怎麽說所有的官員都是通過科舉考試出身的,依然還都是傳統的讀書人,對此這天下的傳統讀書人是非常重視和在乎的。

進士可是無數讀書人一生的追求和夢想。

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幾萬名舉人不遠萬裏前來京城趕考,還不是為了能夠金榜題名成為進士。

然而這每一次的科舉考試僅僅只有500多個名額而已,過獨木橋都已經不足以形容了。

這要是直接賜進士的身份和地位的話,天下傳統的讀書人確實是會不服的。

賜舉人的身份和地位就沒有什麽了,舉人就多了,每個省三年一次的鄉試都可以有很多,並不稀奇。

“陛下,臣以為在院士的評選制度上還是要多加的規範,選出真正的有傑出貢獻的人來才行。”

鐘藩想了想也是補充道。

在大明這個人情社會,很多事情到了最後都難免淪為人情事故,這如果用在技術領域的話可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制度上要加以完善,盡可能的去避免這方面的事情出現,讓評選更加的客觀公正。

“可以采用推薦加評選的方式來進行,首先推薦上,需要有身份有影響力,有地位的人來進行推薦。”

“比如現有院士的推薦,或者說各大新式學校校長,知名教授的推薦,也可以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推薦。”

“評選方面應該交給皇家科學院的諸多院士,或者說召集相關領域的一些教授專家學者來進行討論評選。”

“如果在人數有多余的情況下,最終交由大明天子來評審!”

劉晉一聽,鐘藩這個想法是很不錯的。

這個院士的評選可是一件大事,畢竟涉及到身份地位榮譽以及真金白銀的獎勵,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制度,還是靠大明的這些文官來定奪的話,最後還是會外行轉導內行,陷入人情事故。

所以劉晉也是將後世一些比較成熟的方法給講了出來。

“這方法好,搞技術的還是讓搞技術的人自己來互相評價,外行人根本就不懂裏面的東西。”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拍案叫好。

他自己就是玩技術的人,很清楚技術領域的東西,外行人是根本就不懂裏面的情況。

以青黴素來說外行人只知道這東西能夠治病,貌似和其它的藥並無什麽太大的區別,但是內行人卻很清楚它的價值,清楚的知道青黴素意味著什麽。

還有很多其它的領域,比如電磁領域,可能第一個發現磁生電,電生磁的人,大家並不會覺得有多厲害,可是真正投身研究的人就會知道,想要發現一個新的現象出來是非常難的事情。

那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研究,細心的觀察,才能夠發現新的現象,然後加以利用,最終形成新的突破和發展。

“陛下,科技進步獎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評選,先組一個評選委員會,委員會的委員進行推薦,或者是其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進行推薦,最終大家評選出三人出來。”

“如果有爭議的話,最終交由天子來評選。”

劉晉想了想也是再次補充道。

科技進步獎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獎項。

按照朱厚照的規劃,這每年可以有10萬兩白銀用於獎勵三名傑出的貢獻者,10萬兩白銀即便是三人平分,一個人也可以分到三萬多兩銀子。

這三萬多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3000多萬了,足夠讓人衣食無憂了。

相比之下後世的這個獎項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幾百萬的獎勵,在帝都,魔都這樣的地方連一套房子都買不到。

說實話,想要搞科技研究的人能夠安安心心的搞研究,最起碼來說要讓人沒有這方面的憂慮吧,該大氣一些還是要大氣一些的。

朱厚照相對來說還是很大氣的,入選的院士一人獎勵1萬兩銀子,足夠在帝都這邊購買2套房子了,再加上享受正五品的待遇和俸祿,這至少來說生活方面肯定是有保障了,可以無憂無慮的去搞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