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四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2/2頁)

“韓公,保重身體啊!”

“我都已經八十多歲了,已經足夠了,只是如果我現在就走的話,到時候你就麻煩了。”

“如果要是等你守孝期滿再走的話,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韓文略微思索一翻便說道。

如果劉晉守孝期滿的話,隨時走都沒有什麽,以弘治皇帝對劉晉的寵信,肯定是會讓劉晉再次當內閣首輔的。

但劉晉守孝期還差幾個月的時間,自己現在可不能就這樣走了,一定要堅持住,挺過這最後的幾個月。

“我其實對這事並沒有放在心上,無論是否做官,做什麽官,其實都不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無官反而一身輕。”

劉晉笑了笑說道。

自己來看韓文,並不是說要讓韓文再堅持住幾個月的意思,而是純粹就想過來看看韓文,看看他。

“要是其他人說這話我是不信的,你劉晉說這話,我是相信的。”

韓文一聽,笑了笑說道。

劉晉是什麽樣的人,怎麽多年過來,他也是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絕對不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

“我這一生算是沒有什麽遺憾了。”

“少年時努力求學,學有所成又年少得志,仕途也算一帆風順,沒有什麽波折。”

“這當官之後,能夠上效忠天子,下為黎民百姓做了一些實事、好事,這就已經足夠了,沒有辱沒祖先的名聲,這死後也是有臉去見先祖了。”

韓文的眼神之中泛起了陣陣的回憶,回憶起自己的一生。

韓文的一生完美的詮釋了大明讀書人的人生,少年求學,學有所成又年少得志,仕途坦蕩、順利,位極人臣,忠於天子、為黎民百姓謀福祉、做好事,這就是大明讀書人的一生。

像文征明這種讀書人,雖然說自詡為才學過人,然而連舉人都考不上的,他的人生算是大明讀書人失敗的典型和代表了。

考不上舉人的讀書人很多、很多,文征明只是其中的一個人,也算是大明讀書人的一個代表了,光是鄉試就考了九次,從20多歲一直考到五十多歲。

從一個小夥子變成了白發老人,一輩子都在科技考試的道路上。

還有像祝枝山這樣的讀書人,考了四五次才考上了舉人,接著又考了七次都考不上進士,最後只能夠去當一個七品縣令的小官。

盡管內心之中充滿了不甘,覺得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施展,但祝枝山其實已經超過這個時期大部分的讀書人了。

能夠考上舉人,還可以去京城參加會試,這已經是無數讀書人的夢想了,盡管多次都沒有考上進士,但也算是大明讀書人的一個縮影了。

至於說像劉晉、謝遷、王華、王守仁等這些年少得志,仕途坦蕩的讀書人,終究還是極少數的。

以謝遷來說,謝遷其實和劉晉差不多,年少的時候不僅僅有才,而且關鍵是人也長的儀表堂堂,謝遷外出遊學去地主士紳家借宿都會被地主的女兒給看上,暗地裏主動的想要獻身於謝遷,由此可見,他年輕時候不僅僅是有才,氣度、相貌等等都是一等一的。

但劉晉、謝遷這樣的讀書人終究是少數的,要知道幾遍王守仁這樣的牛人,那也是考了三次會試才高中的。

科舉考試的道路其實並不是那麽好走的,這個路途充滿了坎坷,遠比後世的高考要殘酷的多,當然一旦能夠走出來,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劉晉啊,你年少得志,又仕途坦蕩,早早的就位極人臣,這並不是什麽好事啊,以後還是要多為自己的後路想一想”

韓文看向劉晉,自己的一生算是很不錯了,但是和劉晉相比,貌似好像又遜色了很多、很多。

劉晉才算是這個事情大明讀書人最成功的典範了,年紀輕輕就高中狀元,然後娶了嬌妻,又得天子賞識,平步青雲,年紀輕輕就位極人臣,這樣的人生才是無數讀書人夢想的人生。

但是在韓文看來,這樣的人生其實太過於鋒芒了,也太順了。

“我明白,謝謝韓公的忠告!”

劉晉一聽,頓時也是微微感動,這韓文和張懋一樣,在最後都給了自己同樣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