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章,實幹才有前途(第2/2頁)

可比黃金洲、澳洲、黑土省這些地方好太多、太多了,能夠到這些地方去歷練的話,那也是很不錯的。

所以也是有一大批的翰林們圍著韓文在哪裏巴結著,希望韓文能夠賞識自己,派自己到這些地方去歷練。

“真是一群墻頭草!”

梁儲看著那些圍著韓文轉的翰林們,都忍不住鄙視道。

“都不容易啊,幾十載寒窗苦讀才中了進士,進了翰林,這自然是希望能夠步步高升,位極人臣了。”

“現在制度改了,風骨也就丟了。”

楊廷和笑了笑感嘆道。

以前翰林院的翰林,那可以說是大明最牛的存在了,天大地大,翰林院的翰林們最大,連天子都不怕,也都幹頂撞,恨不得噴天子一臉唾沫,這樣才顯得自己鐵骨錚錚。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沒辦法吐天子一臉唾沫不說,這以後還要看著吏部的臉色了,想要升遷可沒以前那麽容易了。

“楊公,你還笑得出來。”

“這以後我們守舊派怕是要勢力大減了,這實幹派又要壓過我們了。”

梁儲無奈的搖搖頭,這個楊廷和,這個時候竟然還笑得出來。

“這樣其實也挺好的。”

“國家大事也不能真的由一群只會寫文章的人來決定,有時候也還是需用那麽一些人去做一些實事的,否則我大明也不會有今日之強盛局面了。”

楊廷和笑了笑說道。

梁儲聽著他的話,再看看他一眼,這楊廷和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另外一邊,眾多的翰林們聚在一起,一個個愁眉苦臉的討論著以後下地方歷練的事情。

“這每一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們大明本土的十三省,這自然是更容易幹出業績的,以同樣的修路來說。”

“這北直隸和貴州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北直隸要修條水泥公路是很簡單的事情,都是一馬平川的,修起來簡單、資金也少,關鍵是北直隸這邊富庶,隨隨便便都能夠籌集到足夠的銀兩來修路。”

“但是在貴州就不一樣了,貴州這邊道路崎嶇,山地險要,修建道路就非常的難,而且耗費的資金還非常巨大,很難籌集到足夠的銀兩,只能夠靠朝廷的撥款。”

“所以啊,這去地方歷練的話,最好的自然是還是本土附屬的省份。”

“聽說去河中、黑土、南雲、西域這些省份也是很不錯的,這些身份的人口增長非常快速,這一塊可以拿不錯的業績。”

“唉,這好好的,我等清貴的翰林竟然要去地方歷練,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去了地方要做些什麽呢。”

“其實也就是那樣,無非就是要抓稅收、人口和基建這三塊,多收稅、多鼓勵生育、多修路和水庫什麽的就不會錯了。”

“那個童瑞知道吧?”

“知道,河南布政使嘛。”

“他就是靠著修河提幹出業績,河南境內的黃河兩岸都讓給全修了新的河提,這一次北方幹旱,他有趁機去清理黃河河道的淤泥、河沙,直接將黃河的河道都給挖低了好幾米。”

“因為修河提修出了成績,以前的時候就很得劉晉賞識,所以一步步的做到了布政使的位置,估計這一次可能要當尚書了。”

“這修河道也可以?”

“是啊,這修河道和治國安邦有什麽關系,自古以來治國安邦都是要靠讀書才行啊,這修河道也只是一時、一地有作用而已。”

有翰林很是疑惑的說道,在他們看來,這治國之道嘛都在聖賢書裏面,按照書裏面所說的去做就可以了,修個河提、河道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麽。

“這就實幹派的人觀念和思維了,他們覺得一個人所能夠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當一個個人都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合起來的時候整個社會和國家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童瑞在河南修河提、疏通河道,可能只是那一段黃河,但如果各地的官員都能夠如此的去做的話,整個大明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以後啊,大明的道路更多、更寬敞、這河提也不容易決堤、黃河不容易泛濫,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無數件小事匯聚起來的時候,整個大明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了。”

“他們的信條是實幹才有前途!”

“原來如此,看來以後還是要多向他們學習、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