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抵達南非(第2/2頁)

“這人人都去當和尚了,誰來種地?誰來納稅?誰來當兵?”

“孩兒也是明白了父親您的良苦用心,也是看清楚了宗教之本質,也明白為何南非殖民地這裏嚴厲禁止任何宗教的傳播了。”

劉達洋洋灑灑的寫了幾千字,將自己一路走來的所見所聞也是寫了出來,順帶著也是將自己的心得寫了出來。

以前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麽南非殖民地如此的特殊,如此的特立獨行。

別的殖民地都在大肆的購買奴隸,允許本地土著成為自由公民,南非殖民地這邊卻是除了要女奴隸之外,其它的奴隸一概不要,連本地的土著昆侖奴也是給殺的幹幹凈凈,全部驅趕出去。

這對於急需勞動力的殖民地來,這沒有勞動力又該如何發展起來?

關於這一點,南非殖民地的東家們也是向劉晉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但最終大家都相信劉晉,也就一直堅持下來。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就想辦法用機械來代替,你一千多人耕種一個種植園,我就幾個人使用機械也能夠耕種一個種植園。

農業發展的不行,我就發展工業,大辦工廠、作坊等等,慢慢的南非殖民地反而是越來越好,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榮了。

現在看來,只有南非殖民地的發展模式才是正確的發展模式,至於其它殖民地、藩國的發展模式,多少都是存在問題的,並且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逐漸的凸顯出來,影響這些藩國和殖民地的持續發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古人所說的還是很有道理。”

“一路走來,獲益良多,也是逐漸的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南非這邊的諸多政策和制度了。”

劉達寫完信,看著外面的大海,整個人也是在思索著。

他從小都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父親劉晉的,劉晉是狀元郎,劉達一度還嚷嚷著要讀舊學,說將來要考狀元,但劉晉卻是將自己的孩子全部送去讀新學了。

隨著慢慢的長大,劉達開始逐漸的學會了獨立思考,不斷的思索很多的事情,他喜歡歷史,讀過大明的歷史,知道以前的大明是什麽樣的。

內憂外患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老百姓生活的極其艱難。

但自從劉晉出現之後,開始逐漸的慢慢發展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又發展新學,不斷的進行改革,這大明漸漸地才有了現在的局面。

一個個頑疾都逐漸被解決,大明帝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極其的強盛,繁榮、富裕。

和以前相比可以說完全是天壤之別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大明人也不再局限於大明本土,而是已經擴散到了全世界去了,在海外擁有龐大的殖民地和藩國,大明人來到海外基本上也都過上了不錯的日子。

為什麽能夠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

又是什麽促成了這一切的發生?

劉達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在思索著大明以後又該如何發展的問題。

現在劉達的心中慢慢的已經有一些答案了,他現在也是漸漸的明白了劉晉所堅持的一些東西了。

“南非殖民地應該要繼續堅持現有的政策和制度,相信再過上幾十年的時間,南非殖民地將不會遜色於大明。”

“而且因為南非殖民地這裏沒有舊學的拖累和限制,或許在未來超越大明也是難說的。”

劉達仔細的思索著。

幾天之後,牡蠣號也是終於抵達了南非殖民地總督府所在的東非大島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