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第2/2頁)

這些躲藏在深層泥土之中的蟲子和蟲卵,它們富含蛋白質,是鳥兒的最愛。

耕地機在田野上面走來走去,泥土就被翻了起來,速度很快,看的出來,幹活的農民也是很輕松,甚至於都還有閑情看向弘治皇帝等人這邊,似乎也是在覺得奇怪,也不知道哪裏來的一群人,吃飽了撐著沒事做在這裏看熱鬧,連耕地機都沒有看過?

“陛下,這樣種地才好呢。”

“這速度快、效率高,又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一個農民耕種幾千畝土地都是很輕松的事情。”

“如果要是和以前一樣,都是用鋤頭來耕地的話,縱然是累死在這地裏面,一天下來也是耕種不出多少桶田地的,這一年到尾辛辛苦苦的也種不了幾畝地,收的那點糧食,根本就不夠養活一家人,所以農民們都是窮苦的很,一輩子都富裕不起來。”

“這遼東就不一樣了,家家戶戶土地種地,使用機械化耕種,一個人耕種幾千畝土地,僅僅只是一年產出來的糧食就有上百萬斤,自己一家人根本吃不完,即便是糧價便宜,但種地一年,也是能夠很快就富裕起來,過上富足的生活。”

劉晉笑著和弘治皇帝說道。

“是啊,這樣種地才好,我大明的糧食產量高,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過上富裕的好日子。”

弘治皇帝也是很表贊同的說道。

弘治皇帝是有親自體驗過種地的,每年都會親自下地幹一天農活,以此來體驗農人的辛苦,他是知道農民的艱辛和窮苦的。

想想以前自己所看到的農人幹活的場景,那是真的辛苦。

春耕的時候,家裏面有牛的還好一些,用牛耕地還是比較輕松的,但是牛這個東西,往往只有地主家才有,大部分的農人家裏面是沒有弄的。

所以這春耕的時候,要麽是用鋤頭來一點點的挖土翻耕,要麽是人來當牛,前面一個人拖著繩子不斷的往前拉,背上背根木棍,木棍的後面是扶著犁的人,同時肩膀上也是在用力的推著棍子,這樣可以分擔前面人的壓力。

大家可以想象下這樣的種地方式之下,農民是何等的艱辛,何等的辛苦,夫妻兩個在地裏面累死累活的,一天下來也根本就翻耕不了多少的土地。

更何況這地還是租的地主家的土地,種出來的糧食,一半至少都是要繳納一半給地主的,這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來連吃頓飽飯都是奢侈,辛苦一輩子都別想發家致富。

弘治皇帝直接來到田間地頭,來到已經翻耕出來的土地這裏,仔細的用手比劃了一下,對著身邊的劉晉說道:“這耕地機了不起啊,這翻出來的泥土都有一尺多厚了。”

“嘖嘖,看看這遼東的土地,真是肥沃啊,關鍵是這泥土還非常的厚實,這翻出一尺多厚,這泥土都還是上好的黑土地啊。”

“可不是嘛,這可是全世界僅有的幾塊黑土地之一,要不然怎麽成為我大明的糧倉啊。”

劉晉也是仔細的看了看眼前翻耕出來的土地,耕地機的技術是越來越成熟了,這土地翻耕的很不錯,深藏在泥土之中的蟲害蟲卵基本上都能夠翻耕出來,要麽被鳥兒給吃了,要麽等一場大雪就會被凍死。

這新一年的莊稼就很少會有病蟲害,根本不需要使用農藥,當然這個時代也沒有農藥給你使用,種地有時候也是看天吃飯的,運氣好有收成,運氣不好的時候,顆粒無收也是有的。

但遼東這邊冬天的時候非常寒冷,病蟲害難以存活,再加上兩次春耕,進一步減少病沖害,所以遼東的農業一直以來都非常不錯,收成很高,產量大。

“嗯!”

“關鍵還是這機器,沒有這樣的耕地機,根本就不可能翻出一尺之厚的泥土來,更不可能有這樣的耕地效率和種植面積了。”

弘治皇帝點點頭,隨即拍拍手看看不遠處的耕地機說道。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種地也好,織布紡紗也好,機器的大量使用都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的效率,讓我們以更少的時間、更少的人力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布匹等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