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石見銀山(第2/2頁)

這些都讓海參崴迅速的發展起來,成為了遼東一個比較有名的新興城市,人口都已經突破十萬了。

所以海參崴肯定還是要去看一看的,順帶著也是可以去遼東這邊看看,看看遼東的雪原,感受下遼東的富裕和遼闊。

“行,你這邊安排好就行。”

弘治皇帝看了看地圖也是點點頭說道。

對於弘治皇帝來說,去哪裏都沒有什麽關系,反正都是出來玩的,到處遊山玩水看看大明的大江南北、大好山河。

遼東一直以來也都是弘治皇帝想要去看看的地方了。

關於遼東各種各樣的報道弘治皇帝早就看過了,很早就想要去看看真實的遼東到底是不是和報紙上所描寫的那般。

這次剛好可以從海參崴這裏去遼東,去看看遼東的一切。

再看看眼見的石見港,弘治皇帝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以前劉晉所說的關於銀山的描述。

當初大明帝國發兵征討倭國,教訓倭國、打擊倭寇自然是一部分,但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奪取石見的銀礦。

當時劉晉說這裏的銀礦是真正的銀山,有著幾億兩白銀的儲備,只要占據了這個銀山開挖出來的銀子,每年都可以達到上千萬兩的恐怖程度。

在黃金洲,自己算是已經見識了用金磚、銀磚堆砌而成的金字塔,看到了一座座金礦和銀礦,現在也是想要看看這石見的銀礦到底怎麽樣,是不是真的是一座銀山。

大輪船在港口這裏緩緩的停泊下來,很快一輛輛汽車也是從船上開下來,直奔著石見縣這裏的石見銀礦而去。

石見銀礦這裏,機器在不停的轟鳴,挖掘機、推土機、大卡車等等在不停的工作,喧鬧的聲音驅掉了冬日的寒冷,一座座滾滾的高爐在冒著黑煙,遠遠都能夠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劉晉和弘治皇帝在天津遠洋貿易行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銀礦這裏。

只見一車車的銀礦石被大卡車拉過來,隨即也投入到熔煉之中,伴隨著火爐的加熱,銀水、銅水、鐵水等等從中不斷的流出來。

“這石見的銀礦,它不僅僅只是銀礦,伴生的鐵礦和銅礦才是最主要的,銀的含量相比起銅鐵來小的多。”

劉晉耐心且詳細的和弘治皇帝解釋起來。

外面冷的要死,但是這冶煉廠內卻熱的出汗,太熱了。

弘治皇帝仔細的看著眼前的冶煉廠,伴隨著滾滾的熱浪,鐵水、銅水、銀水被傾倒出來,在一個個磨具之中形成標準的銀塊、鐵塊、銅塊之類的。

再接著,隨著冷水的冷卻,滾滾的水蒸氣升騰而起,很快一個個標準的模塊就從中脫離出來,接著有工作人員也是開始給這些銀礦打上標簽和烙印。

每一個銀礦都有單獨的編號,以確保可以追溯到最開始開采和冶煉環節,防止商行財富的流逝。

“這速度可真夠快的啊。”

弘治皇帝隨手拿起一塊沉甸甸的銀塊說道。

“是的,我們這裏每天都要冶煉出好幾萬兩白銀了,有些時候還要對白銀進行提純,只有提純達到合格的標準之後才可以收入倉庫和入賬上面。”

“看到外面的那些山了嗎?”

“以前的時候,這些山都很高,但是伴隨著我們的開采,這一座座山都已經被我們給開采平了。”

石見銀山的負責人很是得意的向弘治皇帝和劉晉介紹起石見銀礦的情況來,經過多年的開采,石見銀礦能夠開采出來的銀是越來越少了,一座座山都挖平了,也就是現在多了一些挖掘機、推土機和大卡車之類的,否則只見銀礦其實已經難以開采了。

當然,對於天津遠洋貿易行來說,銀子都已經開采了出來2億多兩白銀了,早就已經大賺特賺了,即便是現在放棄這個石見銀礦也是已經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年的一場戰爭,也是天津遠洋貿易行吃了怎麽多年,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