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種植園經濟(第2/2頁)

故而黃金洲這邊的大明人,基本上男的都是在外面闖蕩尋找黃金、白銀之類的,當探險家,家裏面則是一大堆的女人在負責耕種土地和帶孩子。

黃金洲這片土地,人們最崇拜的就是探險家了,做夢都是想著找到一個大金礦一夜暴富的事情了。

接下來就是移民到遼東、河中、西域、中亞、黑土、南雲省這些地方的移民了,他們往往都可以擁有大面積的土地,采用機械化的耕種方式。

家家戶戶作用幾千畝、甚至於上萬畝的土地,有自己的養殖場、牧場之類的,雖然也是累一點,但生活嘛,顯然還是很富足的。

這過的最差的就是留在大明本土的這些人,好一些的還可以進工廠、商行做事,一個月拿著幾兩銀子的工資,小日子還可以,養家糊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差的就是那些既不願意移民又不願意去城裏面打工的人,守著自己的家鄉的一畝三分地,總覺得外面的世界未必就比自己家裏面好,無論怎麽說都沒有用,不願意離開的這些人。

他們算是最窮苦,最累的大明人了,官府這邊也是拿他們沒有辦法,他們既不願意移民也不想去工廠、商行裏面做事,留在原先的地方,時代的紅利和政策是一點都享受不到,自然也就只能夠看著別人越過越好了。

這個就和後世的一些農民差不多了。

當大家都去外面打工賺錢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就是不願意出去,不想受人約束和管理,死守著家裏面的那點田地,年年種地,種了一輩子的地。

糧食的價格幾十年都沒有漲動一分,其它什麽都在漲,存在銀行裏面錢又在貶值,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別人越過越好,發財在城裏面買房,而到了自己這裏的時候,累死累活一輩子,省吃儉用一輩子攢下來的錢竟然如此的不經用,生個病、孩子買個車、結婚什麽的一下子就用光了。

人有時候就是要去闖,要多走動,人挪活、樹挪死,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看看這些移民出來的大明人,一個個都成種植園主,小日子過的多舒服,以前的窮苦之人,現在都成了老爺了。

“說得好,說得好啊~”

兩世為人的劉晉自然是深表贊同。

“哈哈,隨便說說,這有錢人啊還是你們京津地區多,這裏的很多種植園啊都是你們京津人的。”

“你們京津人愛辦工廠、辦商行、走船隊,滿世界的做生意,一個個生意都做的很大,做事也都很大氣。”

錢老爺也是笑著誇起京津地區人來。

“是吧~”

“哪裏人都沒關系,都是我們大明人嘛。”

弘治皇帝笑了笑說道。

“對,對,都是大明人~”

“眼前這片是橡膠林,在過去的那個山頭,這邊是種的榴蓮,這個榴蓮啊,聞起來臭,吃起來卻是非常的香,而且保質期比較久一點,可以運到京津地區和世界各地去賣,所以現在也是我們南洋這邊最主要的種植水果之一,價格也還是相當可以的。”

錢老爺帶著弘治皇帝和劉晉往另外一處種植區域走去,一邊走也是一邊向兩人詳細的介紹起來。

他的種植園規模有上萬畝,種了橡膠、榴蓮、山竹之類的,同時在一些有水的地方也是種植了水稻、玉米、番薯等等。

水稻、玉米、番薯之類的顯然是種給奴隸吃的,這樣就可以不用買糧食,還可以有多余的糧食來養豬牛羊之類的,剩下的地方都種上了經濟作物,收益相當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