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萬裏長江,險在荊江(第2/2頁)

鐘藩一聽,頓時就高興起來。

治理長江可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朝廷下的決心很大,要做的事情也是很多,這工部尚書楊一清是湖廣巴陵長大的,盡管祖籍是雲南人,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湖廣人,和李東陽、劉大夏並稱為這個時期的楚地三傑。

他對湖廣有著極深的感情,故而也是重點交代了治理荊江河段的重要性。

因為荊江河段市場決堤、泛濫的緣故,故而周圍大面積的平原地區不僅僅沒有成為富饒的魚米之鄉,反倒是因為洪澇,成為一片河澤之地。

如果能夠治理號荊江河段,完全是可以惠澤整個漢江平原地區,讓周圍大面積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和沃野。

當然了,站在鐘藩的角度來說,只要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都是願意去做的。

來這裏也是已經有段時間了,他是仔細的在荊江各段進行過考察,也認可了楊一清的觀點,荊江河段如果能夠治理好的話,則周圍大面積的區域和土地都將變成肥沃的田野,足以同時也能夠惠及下遊地區的漢陽、九江地區。

“當向導啊?”

“可是我什麽也不懂啊。”

熊有地一聽,也是本能的想要拒絕。

“不,您知道這河段哪裏險急、哪裏湍急、哪裏兇險,這就足夠了。”

“將這荊江河段治好了,周圍的大片土地就可以變成良田沃野了,惠及的也還是我們湖廣的老百姓不是?”

“這以後啊,長江的河道從這裏開始一直到出口海的淞滬地區,都會進行疏通,將危險的區域進行整治。”

“等到這個工程完成之後,這海船、大輪船什麽都是可以直接開到荊江這裏來,可以極大的便捷商貿往來,也是可以帶動我湖廣地區的發展。”

鐘藩笑著說道。

“真的?”

熊有地一聽,頓時就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有些難以置信。

這海船要是可以直接到荊江這裏來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荊江也是可以和淞滬、南京這些地方一樣擁有便捷的水運了。

淞滬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可是已經成為了大明新興的大城市,僅次於帝都和天津了,都超過了淞滬了。

這荊江雖然說不能淞滬比,但是河運便捷之後,這商貿往來就更加方便了,以後湖廣的老百姓要去淞滬、或者是南洋等地就容易多了。

還有這裏如果能夠治理好的話,那整個荊江地區和漢中平原地區完全是可以不會比江南地區差的,也是可以成為魚米之鄉的。

“當然是真的,過段時間,朝廷的袛報和報紙就會報道了。”

“以後啊,還要修鐵路過來呢,從淞滬到浙江、江西,最後到湖廣,還會從河南開封修鐵路到漢陽來,這以後交通就方便多了。”

鐘藩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太好了,太好了!”

“我們湖廣啊,早就該修鐵路、疏通河道了。”

熊有地一聽,頓時就高興的激動起來,都能夠想象到以後湖廣地區的交通將會變的非常便捷。

長江河道、鐵路運輸,再加上公路,本身地理位置又處在中心地區,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地理位置可是非常不錯的。

“既然大人有命,又是為我們湖廣做好事的,小老兒自當竭盡全力,大人有什麽紛紛盡管說,只要是我能夠做到,必定絕對不推遲,我們湖廣人也是一定會全力支持的!”

“哈哈,那太好了,有老先生幫忙的話,我們就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