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貪官汙吏(第2/2頁)

那些言官禦史之類的,他們才不會管你楊一清是不是清白的,只要下面有人貪汙了,那就一塊著彈劾你,黃泥往你褲襠裏面塞,不是屎也是屎了,跳進黃河你都洗不清。

以前劉晉是經常被人彈劾攻訐什麽的,那是因為大家嫉妒劉晉,但慢慢的大家發現彈劾劉晉沒有什麽鳥用。

弘治皇帝對劉晉信任有加,而且劉晉也是不是善茬,張彩現在還在北冰府這邊看北極熊呢。

更何況了劉晉現在已經是內閣首輔了,天下文官之首,根深蒂固、樹大根深,所以大家慢慢的不彈劾劉晉,改彈劾楊一清了。

就是因為楊一清這個工部尚書過手的項目實在是太多了,過手的銀子每年數以億來計算,工部麾下的各級官員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貪官汙吏。

大家彈劾這些貪官汙吏的同時,自然而然也就會彈劾楊一清這個工部尚書了。

他現在算是熱鍋上的螞蟻,無數雙的眼睛看著他。

自古錢財動人心啊。

所以他也是一直在思索著該如何有效的防止這些貪汙的事情,特別是一項項的工程還關系重大。

這修的堤壩如果是豆腐渣工程,洪水一來的時候,一下子就決堤了,淹死人了,那就完蛋了。

這修的橋梁要是質量不過關,沒幾年的時間就塌掉了,那也是要被人給彈劾的。

還有水泥公裏,要是幾個月就開始坑坑窪窪的話,相關的官員也要被問責。

明朝的工程和後世是有很大不同的一點。

那就是明朝無論是修築城墻,還是修建橋梁什麽的都是要在旁邊刻上承建這個工程官員、工匠的名字、籍貫來的。

甚至於連用的每一塊磚頭,上面都要刻上工匠的名字、籍貫、日期之類的來,這樣出了問題的話,直接就拿這些官員、工匠來問罪。

這是從洪武朱元璋開始就實行的一個制度。

簡單來說,大家都知道這個路是誰修的,這個橋是誰建的,如果修建的不好,你是會被戳脊梁骨的。

故而有明一朝,工程建築的質量都是相當可以的,修築城墻、長城之類的都一直保存的很好,後世所能夠看到的長城其實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而不是秦始皇時期修建的。

從這一點來說,明朝工程的質量絕對是相當可以的,因為修建這些工程的官員也好,被征召的百姓也好,都是在拿命來做事,根本就不敢馬虎大意。

“嗯,既然諸位愛卿都贊成此事必須嚴厲的查出和懲戒,那就傳令下去,嚴厲查處此事!”

弘治皇帝聽完眾大臣的話,也是微微點頭道。

移民關系重大啊。

大明能夠有現在繁榮鼎盛的局面跟移民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來說因為大量的移民出去,極大的緩解了大明本身的人地矛盾,原先的時候人地矛盾極其的尖銳,士紳地主、皇室宗親、豪強家族等等大肆的兼並土地,使老百姓逐漸的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同時又需要承擔稅賦。

以河南來說,河南單單是大大小小的宗室王爺就占了河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土地,再加上士紳地主等等,造成了河南的土地矛盾是極其尖銳的。

而大量人口遷移出去,同時將這些大大小小的王爺也弄出去了,河南這邊就出現了大量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現象。

其次來說,大量的移民也是增加了大明的糧食產量,遼東、河中、南洋、中亞等地的開發,大量肥沃的土地使用機械化耕種,糧食產量大增,讓大明真正的擺脫了饑荒的問題,這是大明繁榮穩定的根本。

還有移民也是鞏固了邊疆,將邊疆之地變成了大明的富庶之地,充足邊疆地區,讓大明得以沒有任何的邊患問題。

可以說移民的好處是非常多,也是大明朝廷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的政策,即便是現在大明本土人力短缺,但朝廷依然在堅持移民。

將山區的人遷移出來,將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人遷移出去,讓這些地方慢慢的恢復自然環境等等。

“陛下,長江疏通工程方案也是已經制定出來!”

講完了黑土省移民的事情,楊一清也是提交了一份奏疏上來,關於疏通長江河道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