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內閣首輔(第2/4頁)

為什麽以前的時候,你不去仁德服四海?

現在大家之所以願意聽大明的話,以你為是靠大明的仁德?

那是靠大明一次次戰爭殺出來的,靠的是大明百萬雄獅,靠的是大明在全球各地的駐軍和戰艦,沒有這些東西,沒有將四方都給揍一遍,誰會聽你講什麽仁義道德。

“劉公,如果我大明居中調解不成呢?”

劉晉想了想問道。

“我大明為了雙方和睦相處,為了雙方百姓少受戰亂之苦,雙方豈能不願意調停?”

劉大夏一聽,頓時就反問道。

“陛下,臣以為劉公所言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不妨讓劉公親自走一趟歐洲,代表我大明前去調停。”

劉晉對他也是夠無語了,想了想也是對弘治皇帝提議道。

戰爭要是那麽容易調停的話,那就不叫戰爭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最後的手段,雙方都已經到了開戰的地步了,還調停?

而且西班牙和法蘭西之間已經打了好幾年了,雙方為了這場戰爭,幾乎是已經將家底都給打空了,你以為調停就可以讓他們雙方停戰?

想的太簡單了一些。

“不,不~”

“我一把年紀了,可經不起這個折騰,臣以為還派年富力強的官員前去歐洲比較合適。”

聽到劉晉的提議,劉大夏頓時就連連搖頭,他都已經快要入土的人了,這還去歐洲,搞不好直接就死在了路上了。

“臣也以為劉公前去調停是很合適的,劉公德高望重,又主張調停,相信雙方肯定是願意聽劉公的話。”

朱輔也是連忙說道。

調停,調個錘子。

他們不打仗了,大明的軍火武器賣給誰啊?

就靠大明自己軍隊的那點需求,利潤都很低,大明的這些軍工企業還怎麽賺錢?

還怎麽維持住蓬勃發展的趨勢?

還有他們不打仗了,心思就會放在發展上面,等他們實力強大了,大明在歐洲的利益就要受損。

他們不打仗了,就又精力去剿滅肆虐歐洲的倭寇了。

到時候,大明的奴隸又從哪裏來?

沒有數量龐大且廉價的奴隸,黃金洲的土地如何開發?大明的人口如何增長?

還有大明海外的殖民地、藩國又該如何發展起來?

你要調停是吧,那你自己去,到時候看看會損害多少人的利益,看大家不把你給罵死才怪。

劉健和李東陽微微看了看劉大夏,也就你還傻乎乎的什麽仁義道德,難道不知道大明第一銀行天子和太子是大股東嗎?

還有這大明的軍火企業、造船廠什麽的,天子和太子都是大股東嗎?

這調停了,銀行和工廠還怎麽做生意?

別以為大家不知道你那點小算盤。

你是兵部尚書,現在手中沒有什麽權了,就剩下點征兵、安排退役軍人轉業的事情了,你現在無非就是想要折騰下,看看能不能將兵部尚書的權力給擴大一下。

但這事情啊,那是天子所不能容忍的。

兵權好不容易重新回到了天子的手中,豈能再放到你們兵部尚書的手裏面去?

更何況天下的勛貴、軍方也不會答應,他們可不想再看文官的臉色,可不想再你們這些文官、文人罵是臭丘八了。

也不想軍隊的軍備、後勤、俸祿等等被你們這些文官們給弄死,是絕對不會允許你們這些文官來插手進來的。

韓文、佀鐘和楊一清也是看了看劉大夏,這人年紀大了,總是會犯糊塗,你以為還是十多年前的時候啊,時代早就已經變了。

“臣等也以為讓劉大夏劉公前去調和是比較合適的。”

大家想了想也是齊聲的說道。

你想調停是吧,那就派你去歐洲試試,順帶著也是感受下國外的情況,讓你清楚的知道下四方蠻夷所信奉的到底是什麽準則。

仁義道德都是狗屁,所有人信奉都是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沒有大明胖揍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就不會老老實實的對大明秋毫無犯。

沒有戰艦炮轟倫敦和巴黎,歐洲各國就不會對大明畢恭畢敬,你以為是靠嘴巴說一些仁義道德、之乎者也對方就會聽你的話了?

他們之所以害怕大明,那是因為大明在香港、在地中、在黃金洲、在西非有駐軍,有一支支強大的艦隊,隨時隨地都可以調遣過去揍他們一頓,打的他們滿地找牙。

所以他們才不敢對大明怎麽樣,也不敢侵犯大明的利益。

所以他們明知道倭寇的背後是大明人,他們依然不敢對香港怎麽樣,只能夠不斷的去剿滅倭寇。

他們明知道倭寇抓捕的人都賣給了大明人,可是他們連屁也不敢放一個,因為大明根本就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