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傳統讀書人都要瘋了(第2/2頁)

相對來說,科舉考試確實是公平、公正的。

可是你現在這樣隨隨便便就任命三人為官,打破了這種相對公平、公正的制度,這個口子一開,以後怕是會猶如洪水猛獸一般,再無公平、公正可言了。

大臣們當然是要反對了,不僅僅是反對打破了科舉考試為官的規則,更是害怕這個口子越開越大,徹底的動搖了讀書人的根基。

劉晉一直默不作聲,劉晉也是沒有想到朱厚照竟然會直接任命為官,還視同舉人出身,這確實是有點讓這些文官們著急了。

原本還以為朱厚照頂了天也就是給個小吏做做,這當小吏的話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吏不是官,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當小吏的可以是科舉無望的讀書人,也可以是一些沒有什麽太多文化的普通人,反正小吏也沒有什麽升遷的可能,只能說當小吏也是吃了一份皇糧,捕快、官差、衙役之類的其實都算是小吏。

則朱厚照一下子就給人七品官員還視同舉人出身,這就等於是正兒八經參加了鄉試獲得了舉人功名的存在了,正兒八經的官員了。

這以後升遷之類的也是沒有問題了,即便是舉人出身的官員頂了天也就是做到知府這一級別,但那也算是一個大官了。

這些大臣們會反對,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這可算是打破了大明一直以來的規則和制度了。

弘治皇帝也是面無表情的看著群臣在這裏一個接一個的跳出來反對此事。

說實話,弘治皇帝對太子在順天府這邊做的這些事情那是相當的滿意。

雷厲風行的就掃蕩了東城區的菜刀幫和損補幫,建立起獨立的司獄衙門,京城各地的治安也是一下子就變好了很多。

大量的小偷小摸之類的被抓,重大案件的破案效率也是極大的提高,很多窮兇極惡之徒紛紛落網,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也是讓京城變的更加安全祥和起來。

還設立城管,對京城的交通秩序、衛生等等進行管理,也是讓京城的交通秩序、衛生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這些都可以看得出來,太子確實是有作為的,而且也是敢作為的。

關於城市建設和規劃一事,朱厚照也是向弘治皇帝這邊匯報過了,有意消費南城區這邊,對京城各個城區進行詳細的規劃,首先就是要拿東城區這邊進行試點。

弘治皇帝是很贊同的,現在更讓他高興的是朱厚照是一個敢於打破陳規舊俗的人,他不像自己。

當初自己剛剛當皇帝的時候,那是什麽都不懂,只能聽這些大臣的,被這些文官們忽悠的差點瘸腿了。

朱厚照就不一樣了,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也知道該安排什麽樣的人才來替自己去做事情,比自己當初可是強多了。

至於任命楊淳、杜栗、歐陽中三人為七品官員,視同舉人出身,這根本就不算什麽事情,想要讓人給你辦事,你總得要給點好處吧。

專業的事情自然是讓專業的人去做。

那些讀書人雖然一個個滿腹經綸的,但真讓他們去搞城市建設,他們能夠做得來才怪,八股文裏面可是沒有如果規劃道路、建設城市排汙系統之類的專業性知識和內容。

至於說當小吏,那也是要看能不能招到人了,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一個個都非常吃香,隨隨便便去那個單位,薪酬待遇都很不錯,去海外還是可以直接做官,誰來給你當個小吏?

小吏一輩子都是小吏,沒有什麽升值空間,關鍵是連薪酬待遇都很低,哪裏能夠跟幹項目比。

用朱厚照的話來說,不給個官員的身份,肯定是沒人願意來幹的。

別小看了這些讀新學的人,京城這些高等院校畢業的新學學生,一個個也都是牛人,深受諸多商行、工廠之類的歡迎。

隨隨便便一畢業都是兩三百銀子的年薪,幹幾年都能夠當上管理,收入待遇等等都極其的不錯,很多人都已經成為了各大商行、工廠之類的重要管理、技術人員等等。

相比之下,那些考不上功名的讀書人,連吃飯都還要靠家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