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章,西蒙的擔憂(第2/2頁)

更重要的是還要讓這些部族始終具有向心力,這才是最難得。

但是大明人做大了。

大明人從多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軍事上,掃蕩各部族各自原先的軍事力量,徹底解決各部族的軍事力量,同時將各部族的貴族、首領之類的弄到京城去居住,在京津地區享福,時間一久,自然也就沒有什麽想要鬧獨立的心思了。

長期脫離自己的部族,也會讓他們失去造反的根基,群龍無首,這些地方的部族民眾也無法聚攏起來鬧事。

經濟上,大明帝國這邊大力的促進少數部族的經濟發展,依靠大明帝國強大的經濟,帶動這些少數部族的發展,使他們過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衣食富足,自然也就不會去造反、鬧事了。

同時將各個部族納入大明帝國龐大的經濟體系之中,一旦脫離了這個體系,他們很難堅持下去。

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大明帝國這邊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文化上的認同才是長久統一的根據。

帝國有強有弱的時候,大明帝國不可能說永遠保持強大,月有陰晴圓缺,一個帝國也有繁榮、強盛、衰弱的時候。

想要讓這些少數部族始終和大明人一條心,關鍵是還是文化上的認同。

故而大力的推行漢家文化,從政治上出台諸多的政策,鼓勵少數部族學習漢家文化,改漢姓,取漢名和大明人通婚。

同時在少數部族這裏提拔優秀的人才,讓他們當官,再派遣流官治理各地,以法治國,強調法制,一視同仁。

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打下來,大明帝國廣袤的疆域內,無數的部族都對大明服服帖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甚至於很多的部族都在為自己是大明天子的臣民而感到驕傲。

像以前南雲省這邊的高加索人和格魯吉亞人。

他們的歷史上悲慘的歷史,是被四方強族所侵略、欺淩的歷史,歷史上的他們是奴隸的代名詞,是遊牧部族的草谷地。

因為飽受了欺淩,故而他們在並入大明帝國之後,享受到了一個強大帝國公民應有的尊嚴以及保護之後。

他們對大明帝國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大明帝國在南雲省這裏推行漢家文化是非常順利,在極短的時間內,這裏就有人在科舉考試之中大放光彩。

以前各部族之間,彼此語言、文字不同,風俗不同,矛盾自然就難免,但是現在,伴隨著大明帝國在強力的推行漢家文化,推行大明化的政策。

彼此之間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等等都開始相同,溝通起來也更加的方便,往來也更加的密切,矛盾自然更少,部族之間的融合也更加親密,自然而然就會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構成這個龐大的帝國。

“我們猶太人是應該移民到大明帝國來!”

“在這樣一個強大又具有包容性的國度,我們猶太人可以過上以前從未有過的日子。”

“只是,在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體系之中,我們猶太人還能夠始終堅持住自己的是猶太人嗎?”

“我擔心,再過上百年的歲月,或許遷移到大明的猶太人就不是猶太人了,而是變成了大明人!”

西蒙閉著眼睛,親自來大明人這裏考察之後,他不得不承認大明人的強大,也承認在這裏,猶太人確實是可以過的不錯。

但是他同樣充滿了擔憂,擔憂的是他們將有可能變的不再是猶太人,大明人的文化實在是太強大了,足以融化掉所有的其它一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