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家國天下(第2/2頁)

“這歸根結底來說啊,還是因為我們大明朝廷有錢了,所以才能夠去做一些真正利國利民的長遠大事。”

“像以前啊,天子縱然是有心治國,卻也是因為國庫空虛,很多事情都做不成,很多大事都辦不了,邊防無法鞏固、加強,道路和橋梁一年也修不了幾座,黃河年年泛濫也是無錢去修。”

“那個時候的大明啊,真的是太難了。”

“偏偏讓人氣憤的是,那些南方的商人,士紳和地主,他們一個個富可敵國,富的流油,寧可在秦淮河上一擲千金,寧可將銀子埋在低下發黴、發臭,也不願意多繳一分錢的稅,以至於朝廷積貧積弱。”

“這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縱然是聖天子也是有心無力啊。”

李茂說到最後,還是又回到了稅收的事情上面。

“報紙上面說得好啊,這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以前是沒有什麽太切身的感受,現在想想還真是如此,朝廷修橋鋪路、建水庫、修河提、疏通運河,建鐵路通火車,對外橫掃四方,開疆拓土。”

“諸多的大政之下,大明上上下下都受益無窮。”

“我們這經商的生意好做了,也不用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底層的老百姓也容易找到事情做,這隨隨便便去個工廠上班,一年也得要賺個幾十兩銀子,隨隨便便也足以養家糊口,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

“哪裏像以前啊,縱然是小地主,也沒有現在的老百姓過的舒坦。”

“所以啊,我們這些辦工廠、開商行的人,享受到了國家強大帶來的好處,這自然而然也是要回饋國家,回饋社會。”

“像劉公,他麾下產業眾多,一年繳納的稅銀都是幾千萬兩,賺到了銀子,自己也不貪圖享受,每年拿出數千萬兩的銀子來回饋社會。”

“到處修橋鋪路,又到處建學校,免費供人讀書,不知道多少老百姓的子女因此收益,很多人不知道多少代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現在孩子受益於此能夠讀書識字,對劉公都是感恩戴德。”

“我們這些人都在向劉公學習,本本分分的做買賣,努力經營,按章納稅,這賺了之後啊,還要想著回饋社會。”

“不怕諸位笑話,我也是出資在我老家這邊建了一所小學,雖然能力有限,但好歹也是供了上百個孩子可以讀書學習。”

說到這裏的時候李茂都微微擡起了自己的胸膛。

“李先生真是我輩之楷模,佩服,佩服!”

弘治皇帝一邊聽也是一邊看向劉晉,都有點懷疑這個李茂是不是劉晉故意安排的人,不過自己這次是隨便到處走走的,肯定不可能說劉晉安排的,而且劉晉一向也不會去做這種事情。

仔細想一想,劉晉也確實是如李茂所說,所有的一切都在踐行這樣的準則,家國天下,只是沒想到這北方竟然有很多人都在向劉晉學習。

這種思想和觀念伴隨著報紙的傳播也是不斷的擴散,放在後世來說,這就是國家意識的覺醒,愛國主義的萌發和發展,已經超越了原先的忠君思想。

“哈哈,慚愧、慚愧~”

禮貌聽到弘治皇帝的話,頓時就笑的更開心了。

“這稅啊該交的要交,而且這稅其實一點都不重,利潤的10%,其實是很輕的稅了,要知道以前的時候,單單是為了打通商路蕭敬各方牛鬼蛇神都是很大的開支,再加上道路不暢,這其中的各種開支成本極高。”

“現在多好,按章納稅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擔心其它的事情,綜合算下來,這稅啊,其實是很輕、很輕的了。”

“國家有錢好辦事,我們老百姓跟著享受諸多的好處,這是共贏的局面,可不能像以前那樣,國家沒錢,老是被人欺負,老百姓跟著苦難,也就是肥了那些偷奸耍滑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