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2/2頁)

最終的結果是歐洲白人占據了全球最多的土地和資源,同時也掌握了全球的話語權,處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

“再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

“南京的事情,它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分配的問題,餅生產出來了很多,可是到了分配的時候,他們想要吃獨食,一口都不給下面這些生產餅的農民,於是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南京的事情。”

“我相信以後這樣的事情肯定會出現,人都是貪婪的,社會也是復雜多變的,很容易就會出現發不出工錢的時候,會出現有人想要吃獨食的時候。”

“所以想要維持住這個國家的良好循環,我們就必須要制定出嚴格的規矩出來,制定出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證大家都能夠有一口餅吃,同時也有留足余地,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有足夠的容錯率。”

“工錢按月發放就是如此,防止有人想吃獨食的同時可以留有一定的余地,一個月不發工錢,大家還可以去其它地方做事,不至於一下子就吊死在一棵樹上。”

劉晉將話題回到了這一次南京的事情上面,也是回到了為什麽要一個月一發工錢的事情上面來。

眾人聽完,這才紛紛點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說到底其實還是為了能夠持續良好的循環下去,也可以有一定的容錯機制。

強制要求大家按月發放工錢,你這經營不善的自然是慢慢的會倒閉,反正你如果不會經營,到了年底的時候,也是很容易出現發不出工錢的事情出現。

合理的制度,淘汰那些不善於經營的,同時也保證了大家的利益。

“我贊成出台法律,這工錢按月發放確實是對上下都更有利。”

劉健也是站出來表示支持,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他這個內閣首輔都沒有道理不支持,畢竟是群臣之首,還是要給天下黎民做主的。

“我也支持~”

李東陽也是鄭重的點頭。

“臣等也是支持~”

其他的大臣一看,也是趕緊紛紛表示支持。

一個個心裏面其實也苦,這回頭估計著用錢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灑脫了,必須要留有更多的流動資金了。

“嗯,那此事就這樣定了,劉晉,你這邊回頭擬一個奏疏上來,詳細的寫清楚相關的規定了,回頭再下發給天下,要求各地去嚴格執行。”

弘治皇帝見大家都沒有意見,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這事情其實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這個當皇帝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然後他想了想又說道:“劉晉在奏疏之中提到要削減南直隸科考名額的事情,大家怎麽看呐?”

聽到弘治皇帝話,眾人頓時又來精神了。

這事情可是一件大事,科考名額關系到的是一個地方未來可能出官員的數量,一個省科考名額的多少,這可關系著你這個地方將來能夠出多少官員的大事。

歷史上江西一直以來都是明朝的考霸之鄉,但是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江西這邊的科考名額被大幅度削減,這一招就仿佛是釜底抽薪之招,從哪以後江西就開始不斷的走下坡路,再也不復以前的鼎盛。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一旦真的決定削減南直隸的科考名額,這南直隸以後恐怕是很難再出現朝士半江南的局面了。

如果是在平時,大家肯定是要反對的,因為多多少少大家都和江南這邊出身的官員沾親帶故,有很多人甚至於還關系匪淺。

但是這一次,因為牽扯到南京的事情,同時在背後又牽扯出江南士紳階層反對朝廷征商稅的事情,弘治皇帝是極為震怒的。

原本按照弘治皇帝的意思,這一次劉晉在江南是要大開殺戒的,足見南京一事讓弘治皇帝是何等的憤怒了。

現在劉晉從大局出發並沒有大肆殺戮,只是狠狠的打擊了一番江南原有的士紳、商人、家族,這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局面了。

現在要釜底抽薪,徹底的斷掉江南士紳的後續元氣,大家都不敢站出來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