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關於餅的問題(第2/2頁)

劉晉看看眾人,繼續說道。

眾人仔細的聽著,聽到劉晉的話,眾人頓時就明白了,這貴族毫無疑問代表的是統治階層,士紳地主則是代表中間階層,農民則是代表數量龐大的底層老百姓。

“在這個國家當中,農民負責做餅,在以前的時候,農民一天只能夠做出十張餅,這十張餅剛剛好夠這個國家的十個人分,每人分到一塊餅。”

“但是,這一塊餅顯然是吃的不夠飽,也是貴族和士紳這邊就多要一些餅,因為任何分配這些餅是貴族以及士紳說了算。”

“所以貴族和士紳他們就多分一塊餅,每個人分到兩塊餅,這也就可以吃的飽,剩下的六塊餅則是分配給八個農民。”

“這八個農民本身一人一塊就吃飽,現在又少了兩塊,他們就更吃飽了,但還是能夠勉強果腹不至於餓死。”

“可是如果貴族和士紳他們太過貪婪了一些,覺得吃兩塊餅還不夠,他們還要多吃一塊的話,那剩下的四塊餅就完全不夠八個農民分了,於是這些農民就會有人餓死,有人餓死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同樣繼續這樣下去,他們就會鬧事,就會想辦法搶奪別人手中的餅。”

劉晉在用簡單通俗的話講解,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他們就在認真仔細的聽著。

都是聰明人一聽就知道劉晉所說的這裏面的貴族、士紳、農民代表的是什麽,也清楚這餅所代表的是天下的財富。

同時當聽到農民會餓死,會搶奪別人手中餅的時候,眾人頓時就忍不住冒出一股寒氣,盡管劉晉說的似乎好像很平淡,可是大家都知道如果放大到國家層面來說,一旦到了這個一步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農民起義,意味著烽煙四起,意味著改朝換代,意味著江山社稷的動蕩。

“可是這一個人一天吃一塊餅,它確實是不夠吃,貴族和士紳吃不飽,農民其實也吃不飽,又該如何去破局呢?”

眾人的腦海中冒出了這樣的想法,因為大家都知道,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別指望貴族和士紳能夠有多高貴和高尚,也別以為農民就容易滿足,要知道貴族和士紳也是以前的農民變過來的。

“以前農民做餅都是手工做餅,八個農民,一天也只能夠做十塊餅,有一天,這些農民突然間掌握新的做餅技術,利用機器來代替人力,一天可以做出二十塊餅。”

“這突然一下子多出了十塊餅,不僅僅規則和士紳可以吃得飽,連農民也還可以吃的更多一些,更飽一些。”

“如果當一天可以做出三十塊餅的時候,即便是規則和士紳們一天吃五塊餅,依然還剩下足夠多的餅來給農民吃。”

劉晉繼續說道,當說到這裏的時候,眾人頓時眼睛一亮,一下子就明白了劉晉的意思。

無非就是想說機器的出現大大的提高了勞動效率,以前一個人只能夠種十畝地,現在有機器,卻是可以輕輕松松的耕種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的土地,這產出的糧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已。

還有就是大量的工廠,工廠的生產效率極高,以布匹來說,效率比起以前來提高了何止幾十倍。

“當然,人都是貪心的,貴族和士紳肯定是不會這樣分配的,他們肯定想辦法占據更多的餅,只是這數量龐大的農民,他們一樣需要餅。”

“把餅做大,做多了,在分配的時候就有余地。”

“但同樣的也要確立一個正確的分配制度來,不能說讓貴族和士紳吃的太多,以至於沒有足夠的餅給農民吃。”

“好的分配制度下,縱然是十個餅的時候,整個國家也能夠維持著良好的運載秩序,壞的分配制度下,即便是一天生產一百個,一千個,貴族和士紳占的太多的話,農民依然吃不飽,會餓死,也就會出現國家的動蕩。”

“一個完善的分配制度,它首先應該是要保證這個國家從上至下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口餅吃,剩下多余的餅再來考慮說讓誰先吃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