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實幹派官員(第2/2頁)

同樣的,只要考核不合格,屍位素餐的官員,劉晉也是會毫不客氣的給予處罰,輕的降職、降級,重的甚至於直接讓你回家養老去。

自然而然的,也就培養出了一批實幹派的官員出來。

不管這些官員是出於想要獲得提升,還是說真的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實幹派的官員想要獲得提拔和晉升,那就必須要做出一些業績出來。

湖廣布政使魏英、江西布政使高江,兩人在各個方面都差不多,做的還不錯,不過到了布政使這個位置,已經是封疆大吏,是正三品或從二品的高級官員。

要知道劉晉這個吏部尚書也不過是正二品的官員而已,比他們也僅僅只是高一點而已,甚至於劉晉都沒有直接任免、罷黜他們的職權。

他們想要再往上升一級的話,調回京城當京官的話,基本上都是擔任六部尚書或者侍郎的職位了。

六部尚書和侍郎,加起來就那麽幾個位置,大明全國的布政使、按察使之類的就非常多,也就是僧多粥少,人人都想要調回京城當京官,也都想要高升一步。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劉晉這個吏部尚書的推薦了。

每當朝中有六部尚書、侍郎級別的官員退休或者是辭官,空出位置來,一般都是先由吏部尚書擬定幾個推薦的名單出來,再由內閣幾個大臣商議一番,剔除掉不合適的人選,最後一般會讓天子從最終的幾個人當中選擇一個。

當然有時候,天子有中意的人選時,也會直接越過吏部和內閣這邊來任命,但一般這樣任命的官員會得不到朝中其他官員的認可,會遭人鄙視,往往辦事都會很不順。

有些東西是大家默認的規則,比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幾乎已經是大明官場默認的遊戲規則了,破壞規則自然是會遭到大家的不滿。

所以他們想要再高升一步,可以說是難如登天了,做到布政使這個級別已經是天花板了,但如果劉晉這個吏部尚書願意推薦他們的話,他們也未嘗沒有希望能夠再高升一步。

布政使就是布政使,但和六部尚書相比,總歸是差了很多的,縱然是將來榮歸故裏的話,以尚書的位置退下來,和以布政使的位置退下來,差別是相差很大的。

劉晉好不容易來南方一次,湖廣和江西離南京也近,坐船的話,沿江南下,很快就可以抵達,自然是少不了過來向劉晉匯報下自己的工作,同時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爭取下朝廷對各自地方的支持。

“劉公,自前年京城一別,一年多未見,你風采依舊啊。”

魏英看著劉晉,笑著拉開了話題。

“哈哈,魏公說笑了。”

劉晉一聽,頓時就笑了起來,然後想了想問道:“湖廣這邊情況都還不錯吧?”

“托天子的洪福,又要感謝朝中諸公對湖廣的支持,湖廣這幾年發展的還可以。”

“這幾年一直都風調雨順,糧食產糧也年年提高,這也多虧了劉公當年堅持建議朝廷設立糧農司,在全國各地推廣良種和好的耕種辦法,所以湖廣這邊才能夠年年豐收。”

“去年湖廣地區的糧食產量比前年提高了兩成,高產水稻和機械化的推廣,以及稻田養鴨的辦法推廣下,不僅僅糧食獲得豐收,而且湖廣的鴨子產量也是已經位居全國第一,每年可以向京津、淞滬、南京輸送上千萬只鴨子。”

魏英向劉晉匯報湖廣情況的同時也不忘拍下劉晉的馬屁。

“那就好,那就好~”

“這都是湖廣人自己辛辛苦苦努力和勞作的成果,勤勞、智慧的成果。”

“我想陛下如果聽聞了這個消息,肯定會更加高興的。”

劉晉滿意的點點頭,湖廣布政使魏英在這方面確實是花費了很大的力氣。

大力推廣高產水稻,推廣蒸汽耕地機、收割機和碾米機,提高機械化耕種,同時從江南這邊學習到了稻田養鴨的辦法,就是在稻田之中種稻子的同時又養鴨子,不僅僅可以清除稻田之中的病蟲害和雜草,還可以給稻田增肥。

提高了產量的同時,養的鴨子也是大規模的向外省出售,增加了收入。

為了這件事情,湖廣這邊甚至於還專門資助了大明皇家理工學院這邊研究如何大規模的對鴨子進行育種和繁殖,並且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能夠大規模的繁育鴨子,這使得稻田養鴨的計劃能夠在湖廣大規模的執行和推廣。

這事情劉晉是知道的,對這個魏英的印象也是很不錯。

自古以來,其實只要給出了方向,自然就不會缺乏各個方面的人才,很多封疆大吏為了提高政績做出的很多事情都讓劉晉瞠目結舌,不得不表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