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該站隊了(第2/2頁)

要知道即便是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雖然勞民傷財,但是大運河至今都還在惠及南北,惠及沿岸的百姓,依然是重要的漕運要道。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說的就是大運河,看到了大運河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現在大明朝進行的大基建,作用比起大運河來只多不少,關鍵都是真金白銀砸下去去搞的,根本就是用徭役來征調民力修建的。

他們混淆是非,胡亂抨擊,豈能不讓人憤怒!

即便是朝中一些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大臣都覺得這些人是在胡說八道,忍不住直搖頭。

弘治皇帝一直面無表情,冷眼看著下方金鑾殿之中的爭論,同時也是看看站在最前面的內閣三閣老和六部尚書、侍郎等重臣。

劉健此時正皺著眉頭,李東陽沉默不語,謝遷面無表情,至於戶部尚書佀鐘則是面露憤怒之色。

“劉健,此事,你怎麽看呐~”

弘治皇帝等大家都停下來之後,看看劉健問道。

聽到弘治皇帝的問話,劉健緩緩的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因南直隸稅務衙門被沖擊事件而起,臣以為,朝廷徹查此事,讓真想大白,如此方可定論。”

劉健其實是在和稀泥,他已經感覺到了朝堂之上的水火之勢,所以現在比較好的方式就是轉移下雙方之間的矛盾點,將大事化小,盡量不要引起朝野的大震動。

“關於稅收和稅務衙門一事,你怎麽看?”

他的回答,弘治皇帝顯然是不會滿意的,什麽橫征暴斂,大興土木,我弘治皇帝一直以來都兢兢業業、勤儉節約,可是在他們的口中,我這是亡國之君的樣子。

弘治皇帝內心之中其實已經怒火沖天了,只是身為皇帝,早就喜怒不形於色。

“陛下,我大明現今之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乃是利國利民之政策,大明上下,上至陛下、太子殿下之產業都依法納稅、按章納稅,這普通士紳、百姓、商戶等等更應該如此。”

“因為朝廷所收之稅,最終都回饋給了大明的百姓,給百姓修建了公路、鐵路、堤壩、水庫、橋梁等等。”

“現行的稅務衙門,雖然征稅之時多有武力征稅之舉,但這也純屬無奈,如南直隸之商人、富戶、士紳者尚多,不明朝廷征稅之目的,抗稅、漏稅、偷稅者眾多,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是很難征到稅銀。”

聽到弘治皇帝的文化,劉健心中微微喊苦,這是逼自己站隊了。

沒辦法,劉健還是要明智的選擇站在弘治皇帝這邊,支持現有的稅務制度和政策。

盡管他也是傳統的文官,從小所學的東西也都是儒家的那一套。

但是經過這些年的巨變,他也是深深的感覺到了原先的那一套東西或許已經真的不適應現在的大明了,大明想要強大就必須要做出改變,而如今的大明正在變的更加繁榮富強。

再實行以前的那些制度,到時候恐怕就真的要天下打亂了。

“嗯~”

“李東陽,你怎麽看?”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滿意的點點頭,看向李東陽。

“陛下,臣以為劉公所言甚是~”

“我大明現今之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然有大量愚昧無知之民,不知陛下和朝廷的難處,不思忠君報國,偷稅、漏稅、武力抗稅,稅務衙門之策也實屬無奈。”

“臣以為除了要繼續堅持現有的政策之外,還應該要加大對稅收的作用的宣傳,讓天下臣民知道依法納稅的重要性,知道稅收的本質,其實是為了服務於天下的黎民百姓。”

李東陽想了想回道。

“嗯,說得好~”

弘治皇帝很是滿意的點點頭。

李東陽還是非常聰明的,關鍵是他是一個真正有才能的大臣,知道那些對大明是有用,有好處的,那些是不行的。

“謝遷,你怎麽看?”

弘治皇帝又看向謝遷問道。

“陛下,劉公和李公所言甚是,稅收乃是朝廷根基,是支撐朝廷運轉和實行諸多國策的根本,臣以為應該要繼續堅持下去。”

謝遷心中無奈的嘆口氣,他是江南人,一向又是堅決反對開征商稅的,但是他還是很清楚眼前的形勢,知道自己該站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