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統統送去南京養老(第2/2頁)

“陛下,如今我大明正處於一個大時代的開端。”

“迅猛發展的工廠、作坊還有海外的貿易和殖民,還有我大明每年都在擴張的廣袤土地,迅速增長的人口。”

“這些都是以往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故而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辦法再借鑒歷史,而必須要有所開拓創新。”

“治國之道首在治吏,官員也需要緊隨時代潮流的發展,不斷適應新的時代,這樣才能夠更好輔佐天子治理國家。”

劉健和身邊的李東陽、謝遷等人互相看了看,見大家都讓他站出來發言的意思,沒有辦法,只能夠思索一會站出來發言。

他首先就是表面了一個態度,那就是現在時代已經在發生巨變,官員不能在和以前一樣翹著二郎腿、喝著茶過逍遙日子了。

官員也要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進步,對官員的要求也要不斷的提高,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治理好這個日益龐大的大明帝國。

“劉晉所制定的吏治改革和考核制度正是適應了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是利國利民的政策!”

“對於不作為,屍位素餐的官員,朝廷應該要給予懲治。”

“只是吏治改革和考核制度之下,官員的升遷注重政績,官員個人道德並不重視,也是很容易出現一些官員為了自己的政績而不擇手段。”

“像在一些地方,有的官員為了修路、鋪橋,強制要求地方的士紳和百姓出銀子、出力來修建水泥馬路和建新橋。”

“有些貧困之地,老百姓本就艱難,竟然每戶要拿出十多兩銀子來修路、建橋。”

“這修路鋪橋自然是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好事,但也要根據地方的情況來做,有些官員不願意逼迫百姓和士紳,這考核升遷上自然就要吃虧。”

“這也是很多官員反對考核制度的原因。”

劉健的態度還是很明確,考核要考,屍位素餐的官員也是要懲治,但這個考核制度本身可能不夠完善,地方官員為求政績,很容易就逼迫地方老百姓去做一些大家不願意做的事情。

“嗯~”

弘治皇帝一聽,也是微微點頭。

劉晉則是皺著眉頭,劉健所說的事情,劉晉自然是知道的,確實是有這樣官員,為了政績不擇手段。

比如鼓勵生育方面,提倡大明人多納外族小妾,或者是購買奴隸來多生孩子,這樣一來的話人口的增長速度就會很快。

為了基建,也確實是有逼迫地方士紳、百姓出錢出力去修路鋪橋的事情,一些窮地方甚至於還鬧出事情來了。

“陛下,臣也以為對於那些不作為、屍位素餐的官員應該給予懲治,不過這個考核制度方面也是要改一下,不能操之過急,有些官員急功心切,不僅僅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反而嚴重的影響了地方的安定。”

李東陽想了想也是站出來表態。

不作為的要懲罰,但考核制度方面也要繼續完善下,不能只看成績不看成本或者是造成的後果之類的,還是要綜合去考量的。

“劉公、李公所言甚是,碌碌無為、屍位素餐之官員,還不如回家去中種紅薯,當官就要為民做主,守牧一方就要帶領一方百姓發家致富。”

張懋也是跟著發言,相對而言,他自然是更支持劉晉的。

一個個大臣都跟著紛紛發言,其實意思都差不多。

大家都是人精,都從弘治皇帝的這裏讀懂了弘治皇帝的意思。

對於弘治皇帝來說,他是決心有所作為,有大作為的君主,自然是不會容忍那些屍位素餐,無所作為的官員,更何況一開始都說了,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幕,大明帝國處在這樣的位置上,自然是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了。

更何況,大家也都不願意去過以前的那些苦日子。

以前朝廷苦,皇帝苦,他們這些當官的日子也不好過,別的不說,薪酬待遇低的可伶,不想當貪官都難啊。

現在朝廷有錢了,官員的薪酬待遇也是已經提高了很多倍,大家日子好過多了。

“既然諸位愛卿的意見都比較一致,那就這樣定了,對那些不作為,屍位素餐的官員,統統送到南京去養老!”

弘治皇帝看了看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