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官府改革(第2/2頁)

“不過這樣也很容易造成後世冗官的現象出現~”

劉晉仔細的沉思。

大城市官府的改革是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地步了。

可是劉晉又很擔心會不會改著、改著就出現了後世的那種現象,一個小小的縣城,大大小小的部門加起來有好幾十個,養著一大堆什麽事情都不做的官老爺。

“大城市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小地方則是可以還使用以前的制度,一個小小的縣城,根本就沒有必要去養那麽多的官員。”

劉晉拿出筆在紙上記錄下來,想起後世一個小小的僅僅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小縣城竟然同樣也有著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部門,養著幾千官員的時候,劉晉又覺得現在這種制度下,似乎好像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小地方就沒有不要設置那麽多的衙門和官員,弄個縣令幾十個官差就足夠了。

“大城市裏面的官府衙門進行細分,參照後世的來設置可以細分為捕快局、稅務局、官司局、衛生局、工商局、教育局六個衙門就夠了。”

“捕快局專門負責公共安全和秩序,稅務局主要負責地方稅務的征收,官司局則是主要負責民事、刑事案件的審理,衛生局則是負責公共衛生和安全,工商局負責商業相關的事情,教育局則是負責教育。”

劉晉在紙上寫出了六個細分的衙門,思來想去頓時又覺得似乎好像有些不夠,對比起後世幾十個細分來說,好像真的不夠。

“六個衙門,全部歸屬各城市州府管轄,設置主官一名、副官兩名、官吏、官差若幹,視各地城市規模和級別而定,城市人口低於百萬的主官為正七品,副官從七品,人口超過百萬低於五百萬的,主官正六品、副官從六品,人口超過五百萬的特大城市,主官正五品、副官從五品,並且規模根據人口規模,相應增加級別和人數。”

劃分了衙門之後,自然是就是官員的設置了。

這其中涉及到官員的數量以及品級問題,對比下後世的設置,劉晉也是相應的給予進行了設置。

後世大城市的官員級別要比小城市、小地方的要高一些,自然而然這個也是要根據人口的規模來進行設置。

這一點上面,現在明朝的制度也是如此。

像一般州府的主官,都是五品的官員,可是順天府因為在天子腳下,管理京幾之地,順天府府尹的級別是三品官員,比起地方州府的官員來高了幾個級別。

這人口越多的大城市,官員的級別自然是相應的要提高一些,衙門要更多一些,設置的官員和官吏、衙役、差役等等自然也是要更多一些。

劉晉一邊思索也是一邊詳細的記錄下來,參照後世的機構設置,只能劃分,級別設置等等,也是很快就寫好了一份奏疏,準備等到新年第一次早朝的時候向弘治皇帝這邊上奏。

“大明,大明~”

“領土實在是太大了,想要管理好,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時每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

“所幸的是現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事情少,沒有多少讓人頭痛的事情。”

“有時候真的非常佩服張居正、李鴻章這些人,在錯綜復雜的情況下,要做出一番事情來,是真的太難了、太難了。”

寫完奏疏,劉晉看著巨大的世界地圖,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是大明的領土了,太平洋現在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內海了。

如此廣袤的疆土、龐大的人口,大明還能夠蒸蒸日上,越來越繁榮富強,也不枉自己穿越過來,殫精竭慮的去忙碌。

想一想後世所學歷史課本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再想一想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同樣位高權重,如果換成自己置身於對方的位置上面,自己恐怕是真的沒有辦法像這些牛人一般做出一些成績來的。

越是處於高位就越需要大智慧,特別是在面臨各種各樣艱難處境的時候,才能夠真正體現一個人的智慧和才幹,相比之下,現在的日子簡直太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