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施政得失(第2/2頁)

阿裏帕夏詳細的介紹了一路東行的所見所聞,這對於弘治皇帝來說,可是非常寶貴的。

一直以來,弘治皇帝也想到大明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如今大明百姓的生活情況,特別是如果可以的話,要到西域、河中、南雲等邊陲之地,去看看移民到底百姓的生活,再走訪下少數部族們,看看他們的生活。

現在好了,通過報紙,通過阿裏帕夏的介紹,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看到了這些地方的情況。

南雲省這邊發展迅猛,本地的格魯吉亞人和高加索人生活變的更好、更安穩,對大明帝國的認可度急劇提高。

河中地區移民們的富足生活,吃不完的糧食,曬不完的肉幹,還有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野馬奔騰,野駱駝嘶鳴的場面。

西域地區,各部族和諧生活,其樂融融,漢人移民過著富足的生活等等,這些都讓弘治皇帝很開心。

愛民如子的他,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這些。

老百姓能不能吃得飽飯、穿的暖衣服,會不會受到地痞流氓的欺負等等,這些弘治皇帝都很關心,也是一直在努力的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些年來,通過諸多的努力,老百姓的生活變好了,在京津地區就能夠看得出來,隨便在京津地區周圍走走,都能夠看到百姓富足的一面。

可是對於邊陲之地的情況,弘治皇帝就沒有辦法親自去看看,現在也是終於放心下來。

“一視同仁的政策必須要貫徹執行下去,決不能出現漢人欺負少數部族的情況,但是也不能放任漢人被少數部族的人給欺負,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平等,而不是一味的偏袒的。”

“堅持普及教育,通過教育豎立統一的語言、文字和文化,促進部族之間的融合,弘揚我漢家文化。”

一邊看,弘治皇帝也是一邊總結以往施政的得失,好的地方要牢牢的記下來,並且繼續堅持下去。

不好的地方,則是要想辦法去改變,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制度出來。

阿裏帕夏在采訪當中,對於大明制定的很多政策都表示了高度的贊揚,特別是在涉及大小部族政策方面。

對於大明帝國這邊一視同仁,並沒有刻意的征收重稅的做法表示了贊同,因為正是這樣的制度之下,那些新納入大明疆土的地區,迅速的穩定下來。

人們的生活變的更穩定、更富足,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反抗大明帝國的統治。

像南雲省這裏,以前的時候,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波斯人,又或者是突厥人等等,誰占領了這裏都沒有將這裏當成是自己的家園看待。

而是像一個強盜一樣,在這肆無忌憚的掠奪、搶掠,自然而然的,本地的格魯吉亞人和高加索人就會不斷的反抗。

但現在,大明帝國就不一樣了,給他們提供了安穩的生活,有大明帝國的保護,誰都不敢再來這裏找事。

征收的稅收又低,大大的減輕了他們的稅賦,又有大量的工作機會,生活變的更安穩,更富足,誰會不願意過好日子?

這一點放到西域也是適應的,以前的西域,雖然在察合台汗國的統治,但是蒙古人根本不管這些部族之間的事情,他們只管按時征收稅收。

故而在西域這裏,大小部族之間的殺戮、爭鬥非常的正常,每一個部族,男人基本上都要隨時應對戰爭的準備,也是養成了彪悍的民風。

現在就不一樣了,大明掃蕩了馬匪、土匪等等,確立法制,不管是小部族、還是大部族,都必須按照大明的法制來,不能以大欺小,靠拳頭說話,有什麽問題,大家見官府,自然而然一下子大家的生活就變的穩定下來,不會動不動就動刀子、流血了。

生活穩定,人心就安定,再加上有效的統治和政策,大家的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好,誰又會反對大明的統治?

弘治皇帝從中看到了很多,看到了自己以往所執行的政策在邊疆地區起到的作用,這更堅定了他以後繼續堅持這樣的制度。

“找個時間見一見這個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好歹也是一國宰相,遠道而來,該見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