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心服口服(第2/2頁)

“這還沒有到大明的都城,我都已經收獲良多了,這一趟真的沒有白來。”

“回去之後,我一定要向偉大的蘇丹建言,我們奧斯曼帝國必須要向大明帝國學習,學習大明帝國的方方面面,這樣我們才能夠變的更加強大,否則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戰勝大明帝國。”

阿裏帕夏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看到了大明帝國的強大,也看到了大明帝國諸多非常有用的政策。

說實話,一開始阿裏帕夏和很多的奧斯曼帝國人一樣,覺得輸給大明帝國並不服氣,總是想著以後有機會的話,一定要找大明人報仇雪恨,奪回失去的一切。

奧斯曼帝國上下都在尋找當年一戰失敗的原因。

有人覺得是因為奧斯曼帝國兵力分散,故而買有辦法集中力量打敗攻入奧斯曼帝國的大軍。

阿裏帕夏現在卻是清楚的知道,奧斯曼帝國的大軍縱然是分散,可有大明帝國的兵力分散?

當年大明帝國僅僅只是出兵二十萬而已,而大明帝國卻是有上百萬的大軍,分散在廣袤的國土上,真要是集中上百萬大軍攻打奧斯曼帝國的話,恐怕奧斯曼帝國都要被滅掉了。

也有人覺得是因為大明帝國的軍隊火器強大,擁有大量的火槍和大炮,而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當中則是很少,也不如大明帝國的先進、強大,在武器裝備方面比大明人差。

現在,阿裏帕夏卻是知道,遠不只是武器裝備方面的差異,大明帝國的軍隊是義務兵,當兵的幾年都是完全脫產,全身心的投入到訓練之中。

每一個士兵都是經過了嚴格訓練,每天都還有進行大量的訓練,而且每一個士兵都還學習,要讀書寫字,所掌握的各種各樣作戰的技巧、生存的技巧遠超奧斯曼帝國的士兵。

並且更關鍵的是還擁有頑強的作戰意志和團隊協作的精神,縱然是拿著同樣的武器,同樣的數量,奧斯曼帝國的大軍也肯定打不過大明帝國的士兵。

因為這種差距,並不僅僅只是武器裝備上面的差距,而是方方面面的差距。

大明帝國有專門的軍事學院,培養專業的軍事人才,軍隊之中的軍官都在裏面學習、深造過,都具有專業的軍事素養,豈是奧斯曼帝國臨時從各地征召上來的軍隊所能夠相比的?

也有人覺得奧斯曼帝國之所以會打不贏,那是因為奧斯曼帝國沒有錢,沒有大明人的富有,所以奧斯曼帝國會打不贏。

但阿裏帕夏現在卻是知道,這僅僅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方面,大明人是富有,但根本的原因在於,大明帝國人對教育的重視。

不僅僅是大明帝國軍隊當中的教育,即便是普通老百姓的教育也同樣重視,大明帝國的皇帝、朝廷,甚至於大明帝國的那些有錢人,都樂忠於辦學,興辦學校,教書育人,在大明人看來,這是最有福報的事情。

大明人也尊師重道,老師擁有極高的身份地位,同時又遵循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對於學生的要求和管理都很嚴格。

“這樣的大明帝國,我們是要輸的心服口服,然後虛心學習才行。”

阿裏帕夏想到了奧斯曼帝國內部的那些貴族們嚷嚷著要找大明報仇雪恨的事情都頭痛不已。

以前的時候,他還是比較支持這些人的觀念,上至偉大的蘇丹也是如此,覺得奧斯曼帝國實力恢復之後,肯定要找大明帝國報仇雪恨的。

但真正來了大明一次,在這裏所看到,所見的之後,阿裏帕夏覺得,奧斯曼帝國和大明帝國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用鴻溝來形容也不為過。

奧斯曼帝國即便是實力恢復到了最鼎盛的事情,恐怕也遠不是大明帝國的對手,一旦再招惹大明帝國的話,恐怕就會招來滅頂之災。

大明帝國的強大真的不僅僅只是軍事方面的強大,而是方方面面都很強大,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又或者是其它的方面,大明帝國都讓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