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2/2頁)

這些新式的高級別院校創辦人全部是劉晉,學校的經費也是幾乎都是劉晉出的,再加上在大明各地開辦的新式學校。

劉晉在這方面是真的非常大方,自己至於,一向都簡樸的很。

現在聽到劉晉關於鐵路的觀點,這又讓弘治皇帝覺得劉晉是真心不錯,深刻的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也是認識到了在國家的層面,鐵路是不能用賺不賺錢來衡量要不要修建的。

“商人逐利,有錢賺的鐵路他們自然是會修建的,這沒錢賺的鐵路肯定就不會修。”

“但是對於國家來說,越是偏遠、邊境的地區,越需要鐵路來鞏固國家在這些地方的統治,帶動這些地方的發展。”

李東陽也是跟著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嗯,繼續說下去,說說這個公私結合又是怎樣公私結合的。”

弘治皇帝臉上的笑容更盛。

作為一個傳統教育下長大的皇帝,對於新鮮事物,他一方面想要了解,另外一個方面又總的覺得自己不該如何去應對。

以這個鐵路來說,弘治皇帝一下子就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和對整個國家的巨大作用。

可是該如何來管理鐵路,又該如何在大明各地修建起龐大的鐵路來,這些都讓他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要知道在以前的時候,歷代君王是比較崇尚無為而治的,說的簡單點就是什麽都不管,放任國家和百姓猶如雜草一樣自己生長。

可是這樣的管理國家的方式顯然是越來越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發展了,這個鐵路來說,經過劉晉簡單的一說,大家立即就意識到。

如果朝廷不參與進去的話,只是讓私人來建造鐵路、運營鐵路的話,那麽在有經濟價值的地方,鐵路可能會建很多條,而偏遠的地區和邊疆地區,可能就沒有人願意去修建鐵路了。

這顯然是不行的,鐵路如此重要,朝廷還需要依靠鐵路來加強對各地的掌控,同時加強各地之間的往來和交流。

而聽了劉晉的一番話,弘治皇帝也總算是心中有數了,這鐵路以後該如何管理、如何修建、如何運營,心裏面都門清了。

“所謂公私結合~”

“是值在鐵路的修建上面,朝廷要參與進去,同時也要積極的發揮民間的力量。”

“這主要是因為鐵路的修建實在是耗子太大了,京津兩地也就是不到兩百裏,可是就花費了上千萬兩白銀來修建。”

“我們整個大明地域廣袤、幅員遼闊,想要修建起覆蓋整個大明的鐵路網,這需要的銀子將會是天文數字。”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朝廷的財力來修建的話,朝廷再多的銀子也是不夠的,一年能夠拿出來修建鐵路的銀子恐怕也只有三四千萬兩銀子,也就是說一年的銀子只夠修建千裏左右的鐵路。”

“如果能夠像京津鐵路一樣,通過在天津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方式,向整個社會公開募集資金的方式,隨隨便便,一年募集幾億兩銀子用來修建鐵路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也就是意味著用這樣的方式,朝廷一年都可以修建起幾萬裏鐵路來,只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我大明就可以修建起覆蓋各個地方和省份的鐵路來,整個大明都將通過這些鐵路練成一塊。”

“所以臣以為,以後大明的每一條鐵路,朝廷這邊進行規劃,出一部分的資金,然後在天津證券交易所這裏進行公開上市,募集資金,這樣一來,也就是公私結合,朝廷是大股東,還能夠從鐵路運營之中分到屬於自己的紅利,可謂是一舉多得。”

劉晉想了想也是將公私結合的想法給提出來。

現在的大明朝廷雖然有銀子了,但是遠不能和後世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現在大明的稅收相比起後世依然很輕,即便是商稅也很低,其次就是沒有掌握印鈔機,印鈔機在大明第一銀行手中。

所以沒有辦法放水,這財力自然有限,不可能和後世一樣,以國家的力量來大修鐵路,必須要借助民間的資本和力量。

大明真正最有錢的是大明的士紳、地主、商人等等,而不是大明朝廷,這幾年還好,要是以前,大明朝廷那是窮的叮當響,國庫裏面都能夠餓死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