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2/2頁)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眾大臣也是忍不住微微色變。

其實一開始,大家對於宗教傳播這種事情都並不重視,因為歷來這種事情都是小事,可是經過了這一次的事件之後,大家就意識到了這些外來宗教的可怕。

像歐洲這邊的基督教,一旦真的讓他們在大明這邊大肆的傳播開來,等到了一定的規模和數量級之後。

他們必然會學著歐洲這邊一樣,對信教的群眾征收什一稅,兜售贖罪券等等,甚至於開始幹涉朝政,甚至於分裂大明,組建以宗教信仰為主體的王國之類的。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劉健、李東陽、謝遷、張懋等人一個個輪流看完了劉晉的奏疏,也是皺起了眉頭。

因為根據上面上奏的情況來看,有些地方甚至於都已經相當嚴重了,整個地方的人都已經改信某種外來宗教,甚至於連地方官員、官吏都是虔誠的信徒。

還有一些地方的人因為信了外來宗教,不僅僅自己信教,還不斷的拉攏身邊的去信,甚至於已經開始華夏傳統的思想、文化和傳統。

比如不再認祖歸宗,在清明不給自己的父母掃墓,同時不再祭拜自己的祖先等等,轉而開始按照外來宗教的習俗去生活和做事。

這樣無君無父的行跡,自然是和大明的傳統價值觀嚴重相悖,這也是弘治皇帝真正動怒的原因。

大明的統治基礎就是建立在傳統的價值觀之上的,這些外來宗教在動搖傳統的價值觀,自然就是在動搖大明的統治。

弘治皇帝等人甚至於都可以想象到如果任其發展壯大之後會是什麽樣的一種情況。

本來繁榮富強的大明極有可能因為這些外來宗教而變的四分五裂,沒有共同價值觀,自然是不可能融洽的共存。

更何況,這些外來的宗教都具有很強的排它性,不管是歐洲的基督教,還是中東的伊斯蘭j又或者是來自天竺的印度教等等。

對於那些和自己沒有共同的信仰的人,都稱之為異端、異教徒等等之類的,不僅僅在宣傳說要詛咒這些,甚至於還不斷鼓動教眾去消滅異教徒、異端之類的。

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巨大的問題。

“陛下,臣以為應該趁此次機會,狠狠的打擊這些外來的傳教士,趁它們並未在我們大明發展壯大,及時的將它們給除掉,以免將來成為禍患。”

劉健站出來表態了。

這種嚴重違背大明傳統價值觀的,毫無疑問就應該將它們狠狠的趕出去,肅清幹凈。

“劉公所言甚是,理應趁早清理幹凈。”

其他的大臣也是紛紛站出來表態,在這件事情上,大家的態度出奇的一致。

如果是在以前,僅限於道教和佛教的話,其實大家並不會如此,因為道教和佛教是非常溫和的宗教,勸人向善,又不爭奪皇權和世俗權力,更不會幹涉世俗事務,所宣傳的價值觀和大明本身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是皇帝要滅佛、滅道什麽的,必然會遭到大量朝臣的反對,但是這些外來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所宣傳的價值觀嚴重和大明現有的價值觀相悖,大家都能夠看到存在的隱患和大明的危害,自然是意見統一。

這已經不僅僅是外來傳教士的問題了,而是捍衛大明原有自身價值觀的事情了。

“劉健、劉晉、傅瀚、張懋聽旨~”

弘治皇帝聽了眾大臣的話,也是鄭重的點點頭,想了想說道。

“臣在~”

劉晉、劉健等人一聽,也是連忙恭敬的回道。

“嚴令你們四人負責此事,地方官府和地方駐軍互相配合,務必清理幹凈我大明境內所有的外來傳教士以及所有的外來宗教。”

“對於那些外來的傳教士以及那些信外教的官員、官吏,一律殺無赦!”

“對於那些被蠱惑的民眾,盡量勸返,如有死不悔改者,一律殺無赦!”

弘治皇帝連說兩個殺無赦,殺氣騰騰,足見弘治皇帝對這些沒有絲毫的好感,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朱厚照的事情,另外一個方面還是這些外來宗教可能會動搖大明江山社稷,所以必須要嚴厲對待。

“是~”

劉晉等人齊聲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