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2頁)

因為只有朝廷手中握有足夠的糧食,才能夠依靠糧食來對國家經濟進行一定程度的幹預,始終穩定糧價。

“不過以我們大明現在的情況來看,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我大明的糧食產糧應該還會持續不斷的增加。”

“遼東地區、西域、河中以及南洋四地,未來開墾出來的田地只會越來越多,這產出的糧食也會越來越多。”

“單單是我們大明今年產出的糧食就足夠我們整個大明吃五年了,這糧食越來越多,可是糧食頂多也就是只能夠存儲兩到三年,時間一長也會爛掉。”

“這朝廷每年花大筆銀子去購買糧食的話,短時間內周轉和存儲是沒有問題,可是時間一久,終究還是要將這些糧食給想辦法消化掉的。”

李東陽想了想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糧食存儲制度肯定是有必要建立起來,現在大明的情況是地廣人稀,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多,所以這糧食的產量越來越高。

產出來的糧食實在是太多了,一年產出的糧食足夠大明上下吃五年,可想而知這糧食有多少。

“這……”

眾人一聽,頓時就又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這糧食多了也犯愁了,因為吃不完,到了明年的時候還會有更多的糧食出來,到時候堆積如山,吃不完就只能夠爛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陛下,也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

這時劉晉想了想又站出來說道。

“說說看。”

弘治皇帝看到劉晉站出來,頓時就連忙問題。

“我們南莊村的時候也是了解到了,現在我大明的老百姓,糧食是足夠吃的,大家都有糧食吃,這豐衣足食之下,大家也是開始慢慢的追求更好的生活。”

“老百姓要吃肉,所以肉的價格在不斷的上漲,我們朝廷在制定國家政策的時候就要順應這樣的一種趨勢和潮流。”

“我們可以將一年產出的糧食大致的分成幾份,這最重要的一份自然是保證我大明的糧食供應和安全。”

“在滿足了這一部分的前提之下,剩下的糧食我們不妨可以用來做其它的用途,比如用來釀酒和發展養殖業。”

劉晉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後世全球性糧食過剩,真正用來吃掉的糧食其實占比並不高,大部分的糧食都是用來發展畜牧業、養殖業和釀酒了。

也就是後世俗稱的口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

“釀酒?”

“發展養殖業?”

眾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瞪大了眼睛。

在他們一貫的觀念和思維當中,這糧食是最重要的,自然是用來吃的,歷朝歷代都禁止釀酒,私人釀酒是犯法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古代的糧食產量少,而釀酒是非常需要糧食的,所以必須要優先滿足老百姓的口糧需求,私人釀酒就被禁止。

以宋朝來說,從始至終都實行榷酒制度,酒的生產都是由朝廷所壟斷,榷的意思就是獨木橋的意思,意思是獨門買賣的意思。

禁止私人釀酒,只能夠由官府進行釀酒。

明朝也是沿襲了這樣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嚴厲禁止釀酒,不過到了明太祖後期的時候,伴隨著國家安定,糧食產量提高,禁止釀酒也是慢慢的松動,酒文化也是盛行起來。

不過在大明官府這邊,依然沒有正式撤銷釀酒的禁令,也就是說自己家裏面釀造一些喝一喝沒有關系,但是說要大規模的釀酒出售的話,依然是不允許的,糧食依然還是非常精貴的東西,不能如此糟蹋。

至於發展養殖業就比較好理解了,老百姓要吃肉,自然是要靠養殖業來支撐,糧食多了可以用來養豬、牛羊馬、雞鴨鵝等等,以此來豐富老百姓的餐桌,增加肉食的供應。

養殖業說到底還是為了老百姓吃的更好,終究來說這糧食還是用來吃掉的,唯獨這個釀酒,讓大家也是很猶豫,一旦朝廷不再禁止釀酒的話,會不會形成奢靡飲酒之風,到時候消耗的糧食可能就會非常的龐大。

這也是為什麽朝廷一直都沒有解開禁止釀酒的禁令的原因,怕的就是形成奢靡的飲酒之風,讓整個社會的風氣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