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肉食、房子和讀書(第2/2頁)

說到這裏,何林也是顯得很氣。

“這好日子才過幾天啊,非要去折騰,家裏面有房子就行了,何必非要在城裏面買房子呢。”

“不過有一點我還是比較支持的,這城裏面的房子雖然是貴,但是城裏面有學校,這孩子讀書方便,我們鄉下,連個讀書的私塾都沒有,孩子想要上學都沒有辦法去上。”

“隨他們年輕人去折騰吧,這年代啊,敢拼敢闖的人都發了,老老實實守在村裏面的人都不行。”

何林將自己最疼愛的小孫子抱在懷裏面,摸了摸他的腦袋說道。

“你們家還準備送孩子去讀書呢?”

李東陽一聽,頓時就很是驚奇的問道。

“那是當然,現在不比以前了,以前是吃飽飯就行了,讀書啊那根本就不是我們老百姓的事情。”

“但世道變了,現在城裏面的人,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送去讀書,你不送去,能行嗎?”

“我們又不指望這孩子能夠考科舉當官,但送去讀書,能夠識文斷字就可以了,而且啊,這工廠、作坊、商行也好,能夠識文斷字的都更好混,升的快,機會多,月響也更高。”

“想要讀書,就必須要在城裏面買房子才行,有房子才能夠就近讀書,所以我兒子買房子,雖然貴,也是貸款了,我還是同意了。”

何林笑了笑回道。

“原來如此~”

眾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點點頭。

同時心裏面也是感嘆起來,這以前讀書那是地主士紳們的特權了,普通家庭的孩子哪裏能夠讀的起書啊。

可是現在,即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要讀書了,因為大家的日子好過了,家家戶戶都送孩子去讀書,你不送去肯定是不行的。

關鍵還是現在大家都已經能夠供得起孩子去讀書了,傳統的私塾可能會貴一點,劉晉所開辦的新式學校那都是免費招生,還免費提供一頓午飯,自然而然大家都會送孩子去讀書。

更何況還有長大之後就業方面的要求和優勢,讀書也是開始慢慢的普及到了這最底層的老百姓子女。

“讀書好啊,這讀了書才能夠明事理,懂是非,才能夠出人頭地。”

弘治皇帝聽完,也是非常高興的說道。

整個人那是成就感滿滿的,自己這皇帝當的那簡直是太牛了,連底層的老百姓都開始想著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讀書了。

“出人頭地就不敢奢求了,能夠識文斷字,懂一些道理就可以了。”

何林笑了笑抱著的孫子。

劉健、謝遷、李東陽、章懋幾人則是微微沉默下來。

這讀書以前是屬於他們這些地主士紳階層的特權,因為讀書的費用非常高昂,所以只有有條件的人才能夠送孩子去讀書。

而讀書又和做官相結合在一起,同時伴隨著考取的功名,又擁有相應的特權,這如果能夠考上舉人,家裏面的稅賦、徭役等等都可以免除。

可以說他們這些地主、士紳階層壟斷了這讀書,也壟斷了這大明的官場。

可是現在,大量的普通子弟也可以讀書,也可以上學,盡管大部分都是進的劉晉所開辦的新式學校,讀新式學校是我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他們也不學科舉考試的內容。

可是這畢竟也是讀書,也是受教育,短時間內可能無法產生什麽太大的變化,但是時間一長,這新式學校出來的人才肯定會對他們這些地主士紳們產生巨大的沖擊,動搖他們一直以來就壟斷的地位和權力。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整個大明恐怕會出現巨大的變化,幾千年時間形成的科舉制度都可能因此被沖毀。

但是他們又無力去改變眼前的這一切,總不能說讓朝廷這邊出台法律,規定普通家庭的子女不能讀書,不能上學吧。

上一次就已經鬧的極其的厲害了,引起了京津地區幾百萬人的大罷工,這要是再出台這樣的法律,那後果不堪設想。

“儒家幾千年所形成的地位恐怕要受到動搖了!”

謝遷心裏面也是忍不住感嘆一聲。

來自浙江的他,太清楚這一切了,江南為什麽自古多才子,多能人,還不是因為江南地區的人重視教育,小孩子讀書的比例比大明任何地方都要高。

現在京津地區這裏,連最底層老百姓的孩子都去讀書了,這以後必然會湧現出無數的才子和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