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必須有所改變(第2/2頁)

幾年來所發生的一切,都讓弘治皇帝深感自己的無力,手下的大臣們,讓他們寫文章那都是很厲害,可是讓他們真正的來想出解決問題的治國之道來,他們一個個都想不出來,大多數喊的都是祖制。

大明原先的軍隊早就已經糜爛不堪,軍戶制度徹底的敗壞,軍戶窮困潦倒,偏偏還要忍受上面各級千戶、百戶等等之類的壓榨,又要承擔起國防的重任。

這樣的軍戶制度已經根本沒有辦法支撐起大明的國防重任,可是偏偏朝中的大臣們想不出任何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唯有劉晉這邊向弘治皇帝建議進行軍制改革,該軍戶制度為義務兵役制度,雖然很花銀子,每年千萬兩級的銀子砸進去,但是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卻是直線上線,沒有軍制改革,大明是不可能接連答應四周的鄰居,將版圖擴展到如此遼闊的地步。

還有就是稅務問題。

以前弘治皇帝想要辦點事情,基本上都是會被戶部尚書周經一句沒錢給懟回去,戶部尚書周扒皮唯一會做的事情那就是盯著弘治皇帝的那點內帑。

這讓弘治皇帝非常的無奈,同時又急切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可是偏偏弘治皇帝自身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下面的大臣們又不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所以朝廷一直缺錢,國庫窮的可以餓死老鼠。

後面也是將劉晉放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進行了稅務改革,僅僅只是去年,大明國庫稅銀的收入就超過八千萬兩白銀,是以前的十幾倍,這還僅僅只是稅銀,還有大量的糧食、布匹、茶葉等等實物稅收沒有計算在內。

大明國庫一下子變的無比充實,銀子多到都花不完了,大明也是第一次給大明上下的官員進行加薪,朝廷有錢了好辦事。

不僅僅在大明修建了幾條南北東西的水泥馬路,更是調撥了大量的銀子用於修築黃河的河提、修建水庫、修橋鋪路等等。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候,大明各地修建的道路、橋梁、公路、河提、水庫等等都要超過大明建國一百多年修建起來的總和。

效果自然是非常的明顯。

以前從南方運糧食到北方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而且損耗巨大,現在走水泥馬路,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夠了,而且有四輪馬車,損耗非常低。

以前每年夏季的時候,弘治皇帝都要擔心黃河泛濫、決堤的事情,又總是能夠收到某某地方幹旱、洪澇等奏疏。

現在雖然也有,但是修建起來的水庫、河提等等也是起到了巨大的重要,災害大大的減輕,再加上黃金洲引種回來的高產糧食作物,即便是有災害,也都不會引起太大的災荒,朝廷有錢,南北、東西往來又方便,再加上不斷的遷移百姓到海外去,這一切都讓這幾年的大明到處都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

但弘治皇帝很清楚,大明的問題還很多,其中這官員屍位素餐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大明現在也不再是以前的大明,用朱厚照的話來說,大明正在朝著一個以往歷朝歷代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時代去發展和前進。

新的事物、新的情況、新的敵人、新的問題、新的思想等等都在不斷的湧現出來,這些都需要大明的皇帝去應對和解決。

而皇帝高高在上,自然是不可能什麽都面面俱到,最終要依靠的還是下面各級官員,需要依靠他們來統治這個越來越龐大的帝國。

所以對於大明的官員也是帶來新的考驗,想要和以前一樣,屍位素餐,僅僅只是喊喊口號,講什麽仁義道德治國,那肯定是不行的。

這也是為什麽弘治皇帝會將劉晉放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面去,他希望劉晉能夠改變現在的這種局面。

大明需要能幹的官員,需要那些能夠處理、應對各種各樣新事物的官員,以此來迎合新時代的到來。

通俗的來說那就是弘治皇帝知道現在的生產關系已經不能滿足越來越先進生產力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