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你該頤養天年了(第2/2頁)

自己是皇帝,自己是可以換掉一批又一批的朝臣,可是換上新的朝臣,依然還都是清一色的儒家之人。

現在僅僅只是出現了新的不同的學校,教授一些知識和技能,這儒家的反應就已經如此之大了,由此可見這儒家的霸道了。

弘治皇帝一般走,也是一邊陷入了沉思之中。

帝王之道、帝王之術,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平衡,平衡各方勢力,平衡文武之臣,平衡內外,卻是唯獨沒有意識一個問題。

那就是去平衡這個思想和理念,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法家、儒家、墨家、農家等等,諸子百家,璀璨耀眼、百花爭艷。

可是到了現在,唯獨只剩下這儒家一家獨大了。

朝代在不斷的更叠,皇帝換來換去,卻是始終無法動搖儒家的統治地位,他們才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融入了靈魂和骨髓,無論是誰都無法動搖他們的地位。

想到這裏,弘治皇帝都皺起了眉毛。

弘治皇帝拂袖而去,張懋立即屁顛、屁顛的跟上,他都已經想好了,回去之後立即書信給劉晉,這個王鏊,不好好的治一治他,他還真的要翻了天了。

明明是一件好事情,硬是被他說成了好像要禍國殃民一般,這事情如果坐死了,劉晉都要遭到攻訐,到時候恐怕就會有如山一般的奏疏拼命彈劾攻訐劉晉了。

劉晉是弘治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年紀輕輕就坐到了現在的位置,必然有人會眼紅,也必然會有人想辦法去攻訐劉晉。

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不僅僅可以打擊現在新興的教育,還可以打擊劉晉,或許還可以打擊新興起來的資本主義。

“等死你吧,王鏊!”

張懋心裏面如此想道。

得罪了劉晉,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現在弘治皇帝都對王鏊極其的不滿,直言你該回家頤養天年,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

他王鏊要是還要點臉面,自己就該主動寫請辭書,然後弘治皇帝點點頭就回家去養老了。

可是王鏊都已經做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了,六部尚書,還是吏部尚書,主管天下官員,號稱天官,可謂是位高權重。

他難道就甘心於就這樣回家養老?

他現在才五十出頭,對於這個位置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年輕的,內閣三閣老,只要有人退下去了,他還是很有機會可以成為內閣閣老的。

“你啊你~”

劉健看了看王鏊,忍不住直搖頭。

以往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麽在這件事情上就犯糊塗了呢。

先不說劉晉在弘治皇帝的心中比你重要多了,你說的話,十句都不如劉晉一句。

更何況,劉晉這是在辦學,教書育人的事情,在弘治皇帝眼中,劉晉這是在做好事,他有錢自己並不過著奢靡的生活,反而願意出大量的銀子來辦學校,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夠讀書寫字。

這樣的情操,這樣的高尚追求,你不僅僅沒有給以肯定,甚至於還攻訐,攻訐就算了,你這上升到了江山社稷動蕩,民不聊生的地步去了。

一錯再錯,不斷的犯糊塗。

弘治皇帝豈能不生氣?

這幾年劉晉給弘治皇帝、給大明辦了多少事情,大明能夠有現在的局面,還不都是靠劉晉這邊在慢慢的帶動起來的。

弘治皇帝能夠有銀子,能夠掌握兵權,大明能夠開疆拓土,大明上下能夠靠著海貿、海外子民發家致富,這一切不都是靠著劉晉所帶動起來。

這下好了吧,準備回家養老去吧。

“王公啊,你糊塗啊!”

劉健也是微微搖頭,大家都說好的事情,你偏偏要唱反調,關鍵是唱反調也要掌握一個度啊,說的如此嚴重,不僅僅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會極其大家的反感。

弘治皇帝反感你,大家其實也都反感你。

而且因為王鏊的這一番言論,極有可能會對儒家造成巨大的影響。

“唉~”

謝遷也是微微搖頭,嘆口氣。

朝廷之中又要少一位來自江南地區的大臣了,以後自己要更加的小心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