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新的醫學領域(第2/2頁)

很多都是失血過多而死,並不是因為治療不及時,治療不到位。

“這個箭傷倒是恢復的相當不錯,位置也是大腿上面。”

很快,兩人也是來到了一個受箭傷的傷員這裏。

播魯有些緊張的看著眼前的吳雲屠和張志剛,他被明軍弓箭射中,本以為自己是必死無疑的,卻是沒想到明軍這邊竟然還會救自己。

通過手術將自己腿上的箭頭給取了出來,現在傷勢也是已經穩定,估計這再過上幾天,他甚至於都能夠重新下地走路了。

“謝謝你們救我~”

播魯用有些蹩腳的漢話說道。

“不用謝我們,要謝就謝我大明的天子。”

吳雲屠笑了笑說道。

很多被救回一條命的人對他們還是非常感激的,即便是敵對陣營的士兵也同樣如此。

兩人不斷的視察,很快就視察完畢。

“最難治好就是槍傷,其次是箭傷,最好治的刀劍傷。”

“刀劍傷都是傷的皮肉,只要對失血處理的好,及時止血、輸血,基本上都能夠救回來。”

“這箭傷主要還是傷口感染的問題,很多弓箭都是生銹的,甚至於沾染了肮臟東西,各種各樣的細菌特別多,極其容易感染,如果能夠處理好傷口感染這個問題,我想箭傷的死亡率也能夠大大的減少。”

“對,傷口感染是一個大問題。”

“槍傷是最難治好的,雖然表明僅僅只是一個小傷口,但是內部形成的空腔傷口實在是太大了,而且碎片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做手術的時候很難說將所有的碎片都找出來,並且這鉛彈對人體應該有毒。”

兩人視察完畢之後也是仔細的分析,不斷的進行總結,記錄下來,這也是大明醫學院這邊所要求的。

醫學要進步,那就需要不斷的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開拓、進行探索和創新,所以對於現有的醫療經驗必須要進行總結和保存。

一直以來中醫之所以進步緩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醫書太少,算來算去,其實也就是那麽幾本,往往很多年才會有一本新的醫書出現。

而得到這些醫書的人往往又敝帚自珍,醫書上的傳承上又是師徒相傳、父子相傳,而且往往都還會留一手。

重視丹方卻又缺乏不斷實驗和創新的精神,這些都讓中醫發展變的極其緩慢。

大明醫學院的創辦,它就是要打破這些桎梏,總結前人的醫術,不斷的開拓創新,研究新的醫術,新的藥品,新的醫療工具和器械,成系統的培養醫療人才。

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系統性的記錄、總結上面,在這方面劉晉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這裏每一個病人都有自己的病例档案,每一個人醫生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記錄本子,詳細的記錄自己每一天的工作情況。

“外科手術領域,現在看來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傷口感染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對人體構造的認知問題。”

“只要能夠解決這兩個問題,以後通過做外科手術,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得到治療的。”

“對,傷口感染上,我們還是要想辦法研究出一種新型的藥品出來,最主要的還是消炎殺菌,至於人體構造方面,還是要多解剖屍體,多研究人體的構造和分別,自然而然就可以。”

兩人不斷的討論,都是當世的名醫,由傳統的醫學來開拓新的醫學領域,兩人現在也是充滿了幹勁。

特別是這一次,跟隨大軍西征,他們獲得了很多的機會來實驗,外科手術領域也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讓兩人更是興奮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