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烏斯藏農奴制度(第2/2頁)

強大之時,他們臣服於你,並且從中原王朝這裏獲取好處,迅速的壯大自己,但是中原王朝一旦衰弱,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數不勝數。

本質來說,並不能說誰對誰錯。

這些部族也是為了自身部族的利益,中原王朝也是有自身的無奈,說到底其實還是後世那句話,利益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烏斯藏這邊的情況呢?”

弘治皇帝默默記住了劉晉的話,再將目光看向烏斯藏這邊區域。

烏斯藏就是後世的西藏、青海這片龐大的高原區域。

“陛下,烏斯藏相比起西域來就更簡單多了。”

劉晉想了想說道:“烏斯藏地廣人稀,整個廣袤的區域內,人口非常的稀少,這裏的主要以種植青稞、放牧牛羊為生。”

“這裏的農業極其的落後,他們至今生產的工具,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用木制的鋤頭,或者是用石頭制造的工具。”

“青稞的種植上,往往辛苦勞作一年,產量非常的低,僅僅只有種植的五、六倍,產量非常的低下。”

“這也太低了吧?”

弘治皇帝一聽,有些難以置信的說道。

“確實是非常低,烏斯藏這裏的海拔非常高,空氣稀薄、熱量非常少,所以莊稼的種植極難,產量也非常低。”

“相比起我們中原大地來,這裏的一切都非常的落後。”

“因為這裏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所以在烏斯藏這裏實行的制度是農奴制度,在烏斯藏這裏,地方的地主、貴族和寺廟占據和擁有所有的土地,其他人所有的一切都依附在這些土地上面。”

“此外在烏斯藏,佛教的地位非常高,所有的一切都是寺廟裏面的和尚說了算。”

“所以對於烏斯藏,如果我們大明想要真正統治這片廣袤的土地,那就必要改變兩樣東西。”

“一種是他們落後的農奴制度,要廢除這種農奴制度,如果不廢除農奴制度,縱然是我們大軍可以讓烏斯藏的貴族、和尚、地主臣服,但到了下面,依然還是他們說了算。”

“時間一久,這烏斯藏還是他們說了算。”

“其次就是要改變佛教在烏斯藏這邊地位,烏斯藏活佛的傳承必須由我們大明朝廷來進行冊封和選擇。”

劉晉詳細的介紹起烏斯藏這邊的情況來。

“竟然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從劉晉這裏所了解到的信息和他以前所知道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弘治皇帝的觀念當中,這烏斯藏對大明其實還是可以的,每十年左右的時間都會來大明朝貢一次。

在弘治八年的時候,王葛哩嘛巴始就派人來朝貢過。

而且一直以來在大明人的認知當中,烏斯藏這邊都是一些與世無爭的和尚,一心鉆研於佛學。

這給人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從劉晉這裏知道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烏斯藏的這些和尚絕對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這樣與世無爭,一心只鉆研佛學的高僧。

在他們的背後,那是無數血淋淋的農奴,是這些窮苦不堪的農奴支撐起了烏斯藏這裏的一切。

“陛下,所有的宗教,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統治的工具,利用思想來控制人的工具,這些和尚不事生產,他們吃的喝的用的,還不都是下面信徒所供給的?”

劉晉想了想說道,不要被和尚的外衣所欺騙,自古以來和尚其實就沒有幾個是好東西,都是好吃懶做的典型代表,關鍵是他們還賊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