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麾下產業的發展(第2/2頁)

像天津造船廠,一開始僅僅只是在天津,但是劉晉會不斷的拆分天津造船廠,開設分廠,天津這邊就有一廠、二廠,此外還去遼東、淞滬、琉球、廣州這邊開分廠,這樣才能夠伴隨著大明的發展,迅速的壯大自己,也能夠始終保持自己龍頭的地位。

造船這種東西,技術含量很高,不過在這個時代,很大程度上還是要受到木材資源的限制。

去遼東這邊,也是因為遼東這邊豐富的林業資源,去淞滬,那是看中了大明南方發展到巨大潛力。

琉球不僅僅有潛力,而且林木資源也是非常的豐富,廣州,那也是未來南方的重要之地,甚至於南洋這邊也是如此。

造船廠是這樣,鋼鐵廠、紡織廠等等都是如此,在大明各地布局,不僅僅讓自己的產業不斷的發展,始終保持龍頭的地位,更是能夠推動大明南北、內外的均衡發展。

就造船業來說,北方的天津是大明造船業的中心。

在這裏大大小小的造船廠現在都已經幾百家了,大的如天津造船這樣的,制造可以遠洋的船只,小的造船廠還是家庭作坊式的,一個月也造不了幾艘船,而且也僅僅只能夠造小船。

可是也能夠在市場當中存活下來,並且越活越滋潤,這主要還是因為大明對船只的需要越來越旺盛,再多的造船廠都不能滿足市場巨大的需求。

北方的天津造船廠眾多,實力強大。

但是南方這邊的淞滬、南京,以及宋朝時期就非常旺盛的泉州,還有劉晉重點發展的琉球,造船廠也是同樣迅速的發展起來。

這其中有劉晉對產業布局的影響,但更多是還是海貿和海外殖民地的發展,導致了大明對船只的巨大需求。

有太多、太多的人投資造船廠,會造船廠的師傅現在都是非常吃香的,天津造船廠這邊開辦造船學校,那更是無數人擠破了腦袋都想要進去的學校。

迅猛發展的南方造船業,也是已經成為了大明造船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大小小的造船廠都有上千家,但這依然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不單單是大明本身龐大的市場需求,連朝鮮、倭國的人都在向大明的造船廠下訂單,他們自己的造船廠實力不行,更信賴大明的造船廠,特別是源自天津造船廠的一系列造船廠。

船只需求旺盛,價格昂貴,自然而然會有人去做這個買賣,會專研這樣買賣。

劉晉對天津造船廠的布局正是順應了這樣的時代需求,北方有造船廠,南方也要有,南北的訂單通吃,不僅僅自己發展快,保持龍頭的地位,同樣也是刺激更多的人投資造船業。

除了造船廠,鋼鐵廠、紡織廠也是如此。

鋼鐵廠和鐵礦石密不可分,北方的密雲鐵廠主要是靠密雲的鐵礦,南方淞滬鐵廠則是主要靠馬鞍山鐵礦和湖北的大冶鐵礦。

現在在瓊州這邊又發現了大型鐵礦,自然也是要在瓊州這邊建廠。

大型鋼鐵廠的建立,不僅僅可以冶煉出更多的鋼鐵,同樣也是可以帶動這些地方的發展,對於像瓊州這樣的地方來說,還能加強大明對這些地方的統治。

造船廠和鋼鐵廠都是很有技術含量的,同樣也是投資巨大的產業,紡織廠就不一樣了。

其實不需要劉晉在南方這邊繼續投資分廠,南方的商人、地主們、貴族們也都是最喜歡投資紡織廠。

紡織機、織布機的大量運用,讓太多、太多人看到了紡織行業的巨額利潤,一時之間,大江南北,到處都是紡織廠,紡織產業迅猛發展起來。

大明和歐洲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大明本身就具有非常龐大的市場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後世蟎清在那種情況之下,依然還可以發出不錯的民族產業出來就可以看出來這個龐大國家所蘊含的巨大力量。

這是歐洲那些小國所遠遠無法相比的,本身擁有強大市場和資金的情況下,很多產業在自己的國家內部就可以成長到一定的地步,而不需要外部的市場和資金,所以資本的原始積累,這東西對歐洲人來說很重要,但對大明來說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