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海外行省榜?(第2/2頁)

“嗯,就按劉愛卿所言去辦。”

弘治皇帝想了想點點頭表示同意,沒有辦法了,現在大明擴張太快了,遼東這邊要移民,琉球、南洋要移民,象林、交趾又要移民,而且現在消息也傳回來了,澳洲航線已經開通了。

澳洲地廣人稀,這裏也是要遷移一些人過去,總是感覺到處都需要人,可是偏偏大明的老百姓一個個都是故土難離,死都只想死在自己老家的那種,想讓他們移民,太難了。

很多時候,只能夠用行政命令來強制移民,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也是一個比一個優惠,可謂是操碎了心。

“陛下今年的秋闈倫才大典,南洋行省的官員上奏疏說,南洋新入我大明,南洋學子雖然勤奮好學,然畢竟時間有限,恐學業不精,所以請求陛下能夠給予一些恩典。”

說完了象林和交趾的事情,吏部尚書王鏊又談到了三年一次的倫才大典的事情,這對於朝廷來說那是一等一的大事。

特別是今年,大明接連又多了好幾個省,所以情況有些特殊。

“嗯,那就多給他們一些名額,明年春闈的時候,不管他們這邊考的怎麽樣,多少也是給幾個進士名額給他們。”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笑了笑點點頭答應下來。

這種事情是,弘治皇帝一向都是很大方的。

“陛下,不僅僅是南洋行省,遼東地區,臣以為也當設立一個新的行省,按照關內的省份給以相應的名額。”

“另外北方的草原,臣以為也應該給予一定名額,不管這草原學子的學業如何,多少也是給幾個名額,到時候再將這些草原出身的學習調到異地任職就可以了。”

“這象林和交趾兩省,新入我大明,人心浮動,陛下也正好可以借此機會,開科舉,籠絡人心,在象林和交趾兩省這裏也是和中原大地的省份一樣。”

說到這事情,王鏊立即又提到了遼東、草原、象林和交趾。

眾人一聽,頓時就頭大了,這一下子多了好幾個地方,關鍵是這些地方現在教化都還不行,可是偏偏又不能不重視。

畢竟這三年一次的倫才大典,這可是大明上下的大事情。

“此時就按愛卿所言去辦,明年的春闈也應該盡早的安排好,早點通知各地,讓各地學子能夠按時趕上。”

“還有明年的進士的數量上也相應的給以增長,新入我大明之省份,給以適當的照顧。”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說道。

“是~”

“只是陛下,這幾個省份的學子該如何區分南北榜?”

王鏊鄭重的點點頭,想了想又說道。

眾人一聽,頓時又是一陣頭大,大明的科舉考試本身就已經分了南北榜了,按照地理來說,這南洋行省、交趾、象林行省應該屬於南榜,遼東、草原應該屬於北榜。

“陛下,臣以為,我們不妨再設置一個海外行省榜,以後凡是我大明新入之地,全部歸屬到海外行省榜一列。”

李東陽這邊想了想提議道。

“海外行省榜?”

眾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抽搐,這南北榜還不夠,現在又要添加一個海外行省榜。

“再添一榜是好事,說明我大明繁榮富強,不過叫海外行省榜不是很好聽,幹脆叫東榜如何?”

劉健想了想說道。

“彼此,臣以為李公、劉公所言甚是,新入我大明之地,尚欠教化,這些地方的學子肯定學業尚淺,單獨列一榜是一良策。”

王鏊想了想也是表示了支持,這就跟當初明朝建國之初分南北榜是一樣的道理。

一開始南方的學子厲害,北方人根本考不過,以至於出現了南方學子霸榜的事情,這讓北方的學子極其的不滿。

後來朱元璋為了考慮到南北統一的重要性,也是分開了南北方的學子,分列南北兩榜,這樣大家也就沒有什麽話可說了。

現在也不過是參照南北榜,再設立一個東榜,將這些新入大明的行省納入東榜。

“此策不錯,就按此去辦理,將南洋行省、遼東、草原、象林、交趾納入東榜。”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點頭表示了同意。

“陛下,陛下,大捷~大捷~”

這時,有小黃門氣喘籲籲的走來,人還沒到就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