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新年征稅三千萬(第2/2頁)

這以前大家做事,哪有什麽計劃和目標之類的,大家最喜歡的其實還是無為而治,希望的就是不折騰,這叫休養生息,也是歷朝歷代當臣子的最喜歡的狀態了。

這樣的狀態下,只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沒有外敵入侵的話,那麽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日子就會很好過,天天給皇帝拍拍馬屁就可以。

劉晉倒好,這提出什麽新年計劃來,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嘛,自己給自己找事情做嘛。

“想法很不錯,不知道你負責的稅務改制工作新的一年有什麽計劃?”

弘治皇帝點點頭,接著想了想問道。

“陛下,這是臣寫好的奏疏~”

劉晉自然是早就有所準備。

年底的兩個多月時間,劉晉一直在給那些前來報道的舉人們進行培訓,培訓他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稅務官員,現在也已經差不多可以開始了。

這新年一開始,劉晉就準備將他們派往大明各地開始正式實施征稅。

“哦?”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笑了,這個劉晉做事總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

很快,蕭敬就將劉晉的奏疏遞到了弘治皇帝的手中,弘治皇帝打開仔細的看了起來。

劉晉的奏疏和其他大臣們的奏疏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大臣要向皇帝啟奏一件事情,往往都是要先繞一大圈子,引經據典,講事情的道理,尋找歷史上的案例來增加說服力,到了最後的時候才會將事情給講出來。

所以往往一份奏疏的字數都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於是講了幾萬字都還沒有講到核心的重點,都是在秀自己的文筆和文采。

很多時候你要是沒有一定的水平,你都看不懂這奏疏裏面到底講的是什麽事情,彎彎繞繞的講了一大堆。

但劉晉就不一樣了,他的奏疏很少,一向都賴得寫奏疏,但是每次寫奏疏都是直接將事情,提出問題,然後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簡單明了,一下子就看完了,而且也清清楚楚的將要稟報的事情將清楚。

劉晉的奏疏上面清清楚楚的寫清楚了。

在弘治十四年,劉晉所主導的稅務改制當中,要建立完善的稅務制度,要在大明各地設置近200個直屬於戶部的朝廷稅務衙門,同時要在天津、淞滬、南京、廣州、泉州、琉球、月牙城、銀山縣、兵庫之津設置市舶司,專門來征收海關稅收。

同時劉晉也是預計了一下弘治十四年整個全年的稅收目標是稅銀三千萬兩。

“三千萬兩白銀!”

弘治皇帝看到這個數字也是忍不住眉毛微微一揚。

“劉晉,這今年要征稅三千萬兩白銀,會不會太多了一些,這稅征收多了,下面的老百姓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

弘治皇帝想了想說道。

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好皇帝,也是深受儒家影響的皇帝,總覺得這征稅征多了,下面就會民不聊生。

“三千萬兩白銀~”

其他人一聽,頓時就忍不住微微吸口氣,去年大明國庫的稅銀加起來都還不到六百萬兩,今年一下子要征收三千萬兩白銀,這也太多了。

“陛下,三千萬兩白銀的稅收,臣以為並不多,甚至於還是比較低的。”

劉晉想了想回道。

三千萬兩銀子怎麽可能會多呢,單單是劉晉麾下的這些產業,如果交稅銀的話,算下來怎麽也得要交上千萬兩銀子,十幾個產業,平均下來一個產業交一百萬兩銀子,那真是毛毛雨。

所以三千萬兩銀子的收稅目標,在劉晉看來真的不多。

“至於說會不會影響民生,陛下請大可放心,因為田稅和人丁稅這一塊並不在其中,而是地方官府來征稅,這一塊不會增加,所以影響不到底層老百姓的生活。”

“如果說真的有影響的話,可能會對商人和工廠主、作坊主、商行等產生影響,但這些都是有錢人,賺錢了交稅也是應該的。”

“只有我們朝廷有錢了,我們朝廷才能夠有更多的力量來保護我們大明人的利益,同時也能夠發揮稅收的作用,適當的調整社會財富的分配,兼顧底層的老百姓。”

“比如朝廷有錢了,可以將人丁稅給免稅了,永不加賦等等,這樣不僅僅不會影響民生,還可以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