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2/2頁)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大明第一銀行現在賺錢都不是最主要的。

它現在已經不僅僅掌握了大明的貨幣發行權,更是滲透進朝鮮、倭國和南洋地區,銀元和銀票大行其道。

銀元就算了,它基本上其實都是虧本的,鑄造出來的銀元有火耗,而且這個時代的火耗還是極為厲害的。

真正厲害的是銀票,這個東西才可怕。

它本質上僅僅只是一張紙,但因為可以從大明第一銀行這裏兌換對等的銀元,也是逐漸的流通開來。

使用銀票自然是比銀元方便很多,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怕大明第一銀行跑路,所以接受程度不高。

但是隨著大明第一銀行的業務不斷的開展起來,分行遍布各個地區,使用銀票就非常的簡單、方便了。

長期的優良信譽以及超強的防偽技術也是讓它迅速的流通起來,不僅僅大明的商人、商販在使用,甚至於現在連普通人都在使用這個銀票。

銀票的發行上,劉晉原本就是本著貨幣去做的,所以不像那些錢莊什麽的,一張銀票就是幾百兩、幾千兩之類的。

大明第一銀行的銀票是一兩銀子、二兩銀子、五兩銀子這種,最大的也不過才一百兩銀子,這就非常方便流通了。

普通老百姓也所能夠使用和接觸。

當然了,大部分的老百姓還是喜歡銀元,這東西看著實在,銀票總覺得有點虛。

但是商人們卻是非常喜歡銀票,出門做生意帶著銀子多重、多累啊,帶著銀票就方便多了,反正哪裏都有大明第一銀行的分行,隨便去換銀元就是了。

銀票在大明流通,也是伴隨著大明商人、商行傳到了朝鮮、倭國和南洋,慢慢的也是被這些地方的人所接受。

這東西才是大明第一銀行最值錢的東西,地位確認之後,以後就可以輕輕松松每年靠著發紙票來掠奪財富了。

當然了,劉晉可不會如此殺雞取卵,劉晉也是一再向大明第一銀行的東家們強調這個東西的重要性,千萬不能讓它變成紙,否則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

除了大明第一銀行之外,天津造船廠、玻璃廠、密雲鐵廠,這幾個也都是下金蛋的母雞,特別是天津造船廠,它也是非常的賺錢。

一艘遠洋大船賣二十多萬兩銀子,關鍵是還要需要排隊,訂單爆滿,都已經接到幾年之後了。

賺到錢的商行都恨不得現在就擁有成百上千艘的遠洋大船,所以訂單很穩,不僅僅天津造船廠業績好。

其他人開辦的造船廠,盡管技術、質量都不如天津造船廠,可是生意也同樣非常的火爆,張皇後兩個弟弟張氏兄弟的張氏造船廠現在都已經成了他們張家最重要的產業了。

別看技術不行、質量也不是很好,卻是牛氣沖天。

天津造船廠去遼東的遼河口開新廠,他們也是跟著去,天津造船廠去淞滬、去琉球這邊開新廠,他們還一樣跟著去。

這張氏兄弟也是人才,自己沒有本事,倒也會學人,天津造船廠開高工資,他們也是跟著開高工資,千金市骨,倒也讓他們聘請了很多的造船人才。

天津造船廠接連開了好幾個分廠,投資的規模是一個比一個大,招募人手也是越來越多,再加上天津造船廠本身的工資待遇都非常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津造船廠一年也還是差不多給背後的這些東家們盈利了差不多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造船就是暴利!

沒有辦法,想要去海外賺銀子,沒有船是不行的,天津造船廠的船是最好的船,大家都信賴,也都喜歡,訂單非常多。

特別是大明江南地區的這些大家族、大商人、大地主、大士紳們也是慢慢的走上了軌道之後,他們在大明海外的擴張方面,更是非常的積極主動。

沒有辦法啊,再不努力,這都讓北方人給吃光了,到時候就沒有他們的份了。

弘治十三年的下半年,它已經不僅僅是北方的京津地區持續不斷的發力了,南方這邊的江南地區,甚至於連廣東、福建都開始發力了,最火爆的就是遠洋貿易,這船的需求就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