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商議開發遼東(第2/3頁)

“大家請看地圖~”

“遼東三面環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南面是渤海,現在西邊的草原已經劃入我大明版圖,遼東地區的女真部落也是已經被我們所解決,整個遼東地區都已經變的非常安全。”

“遼東距離我們京津地區非常的近,從山海關往北,一馬平川,修一條水泥馬路的話,去遼東根本不需要幾天的時間。”

“如果乘船的話,可以直接抵達遼河這裏,沿著遼河深入其中。”

“這裏的土地是黑土地,土地非常的肥厚、肥沃,極其利於耕種。”

“另外臣也調查到在遼東地區,這裏的煤炭、鐵礦非常的多,再加上豐富的林木資源和廣袤的肥沃平原。”

“遼東地區如果能夠開發起來,這裏足以養活幾千萬人。”

劉晉站立起來,來到地圖旁邊,對著地圖開始講解起來。

聽到劉晉的話,弘治皇帝和眾大臣也是仔細的聽起來,聽到能夠養活幾千萬人時,眾人都忍不住睜大了自己的眼睛。

“不過遼東地區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屬於中原之外,自古以來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這裏人煙稀少,整個遼東地區的人口數量加起來還不到四十萬,主要也是集中在遼東都司所在的這些地區。”

“另外,遼東地區天氣寒冷,特別是冬天的時候,比我們京津地區還要寒冷很多,這非常不利於遼東地區的開發。”

接著話鋒一轉,劉晉也是講出了遼東地區開發的兩個難題,一個是沒有人,一個是這裏比較冷。

“天氣寒冷這個還是比較好解決的,最關鍵的還是人。”

“想要開發遼東,這裏至少需要五百萬以上的人口才能夠做到初步的開發。”

“如此龐大的人口,如果僅靠優惠的移民條件是沒有辦法吸引人去遼東地區的。”

“所以臣的建議從陜西、河南、陜西三地這裏遷移五百萬人前往遼東。”

劉晉看了看眾人,想了想也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遷移五百萬人?”

眾人一聽,頓時就倒吸一口氣,如此龐大的人口遷移,這需要花費多少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更何況還是從陜西、河南和山西這裏。

這根本就不可能,這些地方的人根本就不會願意遷移出來的。

“為什麽要從陜西、河南和山西遷移人口過去?”

“難道我們就不能就近從山東、北直隸這裏遷移人口過去?”

劉健想了想說道。

“陛下,諸公,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曾經所過的人與自然環境的事情?”

劉晉微微點頭,想了想問道。

“記得,你說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的人口是有限的,一旦超過了數量就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說道。

“陛下,諸公~”

“陜西、河南和山西算是我們華夏文明的起源地,這些地方歷史悠久,幾乎所有的土地都被開墾出來當成了耕地。”

“在秦漢時期,陜西、河南這裏還能夠有大面積的森林可砍伐,可是到了現在,這些地方的森林早就已經砍伐一空。”

“這三省的人口密度遠超過其它的省份,而且這些地方的自然環境非常的惡劣,自古以來,這些地方一旦有任何的災荒,必然會烽煙四起。”

“歷朝歷代,大部分的烽煙都是從這些地方爆發的。”

“反觀南方地區,人口少,環境好,災荒少,即便是有災荒,這些地方也能夠順利的度過,極少出現烽煙四起的顯現。”

“歸根結底來說,還是這些地方的人口太多、環境太惡劣了。”

“遼東地區這邊就是人口稀少,環境優良,所以如果將這些地方的人遷移到遼東地區來,不僅僅可以大大的緩解這些地方的人地矛盾,也可以開發遼東地區。”

劉晉一口氣說完。

這種觀念在這個時代還是比較超前的,但是這是後世經過諸多專家學者研究出來的結果,肯定是不會錯的。

歷史上明朝滅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小冰河期災荒連連,河南、陜西、山西、山東這些地方連年饑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會造反。

為什麽這些地方會連年饑荒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裏的人太多、土地太少,自然環境極其的脆弱,隨便多下點雨就是洪災,黃河泛濫決堤形成水災。

隨便少下一點雨,這些地方就是旱災,很多本來就不應該是農田的地方就沒有水,再加上人一多,自然就會又饑荒。

南方就不一樣了,自然環境好,森林多,多下點雨、少下點雨都沒有太大的關系,再加上人口密度小,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麽災荒之類的,除非是特別嚴重的災禍,否則都能夠輕松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