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一面倒(第3/4頁)

公元2203年,大明大治九年。

以前記錄年份都是用皇帝所在的年號來記錄。

但是從大明正德二十年開始,當時的內閣首輔劉晉向正德皇帝進言道。

歷朝歷代,每一朝,每一代的,自從周朝過後,很少有朝代的國祚能夠超過三百年,秦朝二世而亡,漢朝東西合起來才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宋朝南北兩宋也不過才三一七年。

大明掃除暴元,復我華夏衣冠,乃華夏正統。

繼承的不僅僅是漢唐的雄風,更應該是華夏文明的傲骨。

所以臣建議采用公元的方式來記錄年代,從秦朝始皇帝一統六合建立第一個王朝開始作為公元元年,依次計算下來一直到現在為公元1746年。

如此一來,我大明將是秦漢、唐宋的延續,國祚必定能夠千秋萬載,一直延續下去。

正德皇帝看完內閣首輔劉晉的奏疏,大悅,改之。

從公元1746年,也就是正德二十年開始,大明的紀元方法就采用了兩種,最重要的就是公元紀年法。

公元紀年法不會隨著皇帝或者皇帝年號的變更有所變動,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累計上去。

另外一個則是采用皇帝年號進行紀元,這是輔助紀元的方法。

用此法來表面大明乃是華夏正統,是繼承秦漢雄風,唐宋風骨的正統。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就是五百多年的時間過去,時間走到了2203年。

此時的大明早已經是整個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

大明的國土無比浩瀚、龐大。

從歐洲的波羅的海海岸一直往東,到黑海的出海口這裏,再往南到中亞地中海、阿拉伯海這一大片的區域,僅僅只是大明在亞歐大陸最西邊的領土。

這片龐大的富饒的土地一直往東,整個亞洲大陸,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是屬於大明的國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龍的子孫。

一直到亞歐大陸最東邊的白領海峽,最南邊的東南半島,南洋諸島嶼,絕大多數的地方都是大明的國土。

少數一些地方,這些地方國家也全部都是大明的藩屬國,不管這些藩屬國是什麽體制的國家,大明天子就是他們名義上的君主,是他們所有人效忠的對象。

然而這依然還僅僅只是大明龐大國土的一部分。

太平洋是大明的內海。

廣袤富饒的黃金洲,全部都是屬於大明的國土。

南面的澳洲和南極洲,同樣也是大明的國土。

在黃金洲和澳洲,這裏是諸多朱姓王爺,以及一些異性王爺的封國,盡管這些封國現如今也已經差不多都獨立出來。

但是所有的封國也都和大明的藩屬國一樣,全部都是大明天子的臣民,所有人都要向大明天子效忠。

除此之外,大明在非洲和歐洲依然擁有大面積的殖民地,霸占著這顆星球上最肥沃的土地,最豐富的礦產。

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廣袤的土地,最龐大的人口和最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力量。

這就是大明,經過了幾百年積累的大明。

它的目光早已經開始看向地球之外的浩瀚星空。

後世的諸多史學家們都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就是。

當年正德二十年,內閣首輔,大明鎮海王劉晉所提的這個建議是否真的起作用了。

有史學家認為,正是因為鎮海王劉晉所提出的這個建議。

所以大明才能夠一直延續了六百多年,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越來越強大,絲毫沒有和以往朝代那樣有衰弱的跡象。

所以鎮海王劉晉提出的這個改公元紀年的方法是居功至偉的。

正是因為采用了公元紀年的方法,所以大明才可以一直延續六百多年,甚至於沒有人懷疑,它還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當然,這一看法遭到了很多史學家的反對。

有仔細研究東西歷史的是史學家認為。

大明之所以能夠一直延續六百多年,並且越來越強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從大明弘治朝開始,大明就一直在持續不停的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依靠對全球的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大明這邊成功的轉移了當時日益尖銳和突出的國內矛盾。

在弘治朝的時候,當時大明已經建國一百多年,國內土地兼並極其的嚴重,同時內憂外患。

外部北方草原的韃靼時常南下劫掠,東南沿海則是倭寇橫行,西南土司不斷的叛亂,可以說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

大明最多就只能再持續一百多年,最終的結果也是和其它朝代一樣。

不過從弘治九年開始,鎮海王劉晉出現,他開始帶動大明資本主義的發展,依靠海洋貿易的巨額利潤,推動整個大明將自己的視野看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