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真是好時機(第2/2頁)

“張公厲害~怎麽快就猜到了。”

劉晉笑了笑點點頭。

……

事情也正如劉晉所預料的一般。

伴隨著棉花的價格一路高漲,同時棉花緊缺,有價無市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京津地區投資紡織廠的人都急死了。

整個京津地區,大大小小幾千家紡織廠,這幾乎是牽扯到了整個京津地區,甚至於是整個大明權貴、上層人的利益。

朝中上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的官員,甚至於連宮裏面的太監、市井小民等等之類的,投資紡織廠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武將勛貴集團這邊就不用說了,三公紡織廠、張氏紡織廠等等,這些武將勛貴集團們投資的紡織廠規模都非常大,用工人數很多,機器也很多。

文官集團這邊,王家的彩雲紡織廠,內閣劉健、李東陽、謝遷,還有六部尚書、侍郎等等,大大小小的文官們幾乎都多多少少投資了一些紡織廠。

這也是現在京津地區這邊的一個現象,投資紡織廠、投資海貿商行,投資水泥廠等等成為了一個趨勢,也是非常火熱的話題。

畢竟誰都不會跟銀子過不去。

現在棉花價格飛漲,已經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有錢都沒有地方買棉花,這讓整個京津地區也是出現了巨大的動蕩。

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的第一個問題擺在了大家的面前,沒有迎來市場飽和的問題,反而是先迎來了原材料不足的問題。

因為這個事情,京津地區的人一個個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紡織廠的投資雖然不如遠洋貿易行的投資大,遠洋貿易行的投資隨隨便便動輒都是幾十萬兩、上百萬兩銀子的投入。

但是紡織廠的投資,至少也是需要幾千兩、幾萬兩銀子的投入,畢竟新式的紡紗機和織布機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

也因為紡紗廠的投資不需要太大,所以也是吸引了整個京津地區的人投資,關系、牽連的利益實在是太廣了。

京城上下都在討論棉花的事情,討論棉花價格大漲的事情,同時也是在到處求購棉花。

一個個原先熱鬧非凡、忙碌不停的紡織廠也是紛紛停工,這讓紡織廠的東家門更是愁眉苦臉,一籌莫展。

就在這個時候,大明早報這邊在劉晉的授意下開始發力了。

首先大明早報這邊則是一如既往的向大明的老百姓介紹起大明之外的世界來,最近幾天則是專門用了大篇幅來詳細的介紹西域。

西域與漢家的歷史淵源,詳細的講述了歷史上漢朝、唐朝時候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和管理了。

西域的氣候和物產,詳細的集合西域的氣候條件,介紹西域這邊的特產,重點自然是圍繞著西域地區的棉花來講。

講西域的棉花種植歷史悠久,產量高,棉花的棉絨細長,質量上等等等之類的。

看到這裏的時候,整個京津地區正在為棉花而發愁的人頓時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大明沒有棉花,這西域有的是棉花啊。

而且去黃金洲要坐船,去南洋也需要船,投資很大,可是去西域就不用了,有陸地直接連接西域,弄個駱駝隊,馬隊就可以從西域這邊源源不斷的販棉花回來了。

一時之間,京城這邊有大量的商人為了棉花的巨額利潤紛紛前往西域。

然而這還沒有完。

大明早報這邊詳細的介紹完西域的棉花之後,又開始講述起這一次原材料不足的原因,接著也是提出了用羊毛來替代棉花的方法。

更是詳細的介紹了如何將羊毛進行清洗、浸泡、祛味等等的方法和步驟,劉晉更是讓人在京城的公開場合下進行演示,將臟兮兮的羊毛變成了幹凈、雪白的羊毛。

這一下子更是讓京津地區的人歡喜若狂,棉花這東西一年只能夠種一次,現在用的棉花是去年種的,今年的棉花要到秋冬的時候才有。

所以短時間內,這棉花的價格是很難降低下來的,縱然是可以從西域這邊收購棉花,價格也不會便宜。

可是這羊毛就不一樣了,草原上的羊毛多的是,這種臟兮兮的羊毛在草原上根本就沒有人,隨隨便便給草原一些東西也都能夠換到一車、一車的羊毛回來。

用這樣的羊毛來紡紗織布的話,這布匹的成本還可以降下來,利潤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