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3/4頁)

弘治皇帝現在就是要摒棄這些東西,摒棄這些所謂的仁義和道德,一切都以大明為重,以大明的子民為重。

割自己的肉喂飽了周圍的豺狼,它們吃飽了,只會趁你虛弱的時候狠狠的咬你。

自己呢,大明的百姓負擔加重了,他們一旦過不下去了,最終又會烽煙四起,這大明王朝又會和以往其它的朝代一樣,最終後人復哀後人罷了。

群臣聽著弘治皇帝的話,一個個的內心都驚濤駭浪,今天的弘治皇帝,身上的王霸之氣實在是太足了。

更讓詫異的是弘治皇帝的巨大改變,以前信奉儒家那一套的弘治皇帝徹底變了,劉健、李東陽等人從弘治皇帝的身上看到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千古一帝的影子。

“陛下真的變了~”

劉健心裏面忍不住一陣嘆息。

他是弘治皇帝的老師,從小就教弘治皇帝讀書,算是對弘治皇帝的性子摸的非常清楚的了,以前的弘治皇帝和他理想中的皇帝一模一樣。

但是現在,弘治皇帝變了,變的讓他越來越覺得陌生了。

可是,劉健又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弘治皇帝。

“或許陛下是對的~”

思來想去,劉健也只能夠如此來下一個結論。

“從今以後,我大明對外關系方面,所有的一切都以我大明的利益為主,以我大明的百姓的利益為主。”

“凡是損害我大明利益的事情,我們都不能去做。”

“凡是損害我大明百姓的事情,我們更不能去做。”

“凡是利於我大明的事情,利於我大明百姓的事情,我們不僅僅要做,而且要積極的去做。”

弘治皇帝見眾人不做聲,也是繼續說道,說出了四個凡是,以後大明對外方面一切都圍繞著這四個凡是走,拋棄所謂的面子,拋棄所謂的仁義道德,只為大明的利益,只為大明百姓的利益。

接著弘治皇帝也是看向江恩和張文靜等人,笑了笑說道:“你們不是說要教化倭人嗎?”

“你們不是說倭人不識教化,不懂仁義禮智信嗎?”

“那好啊,朕就讓你們去倭國這邊給這些倭人好好的講一講什麽是仁義禮智信,好好的教化下這些倭人。”

“什麽時候你們將倭人都教化了,他們都懂仁義禮智信了,你們再回你們的家鄉好好的去面對下你們的父老鄉親。”

弘治皇帝的話也是讓江恩、張文靜等人猶如打入了十八層地獄一般,這比殺了他們還要更加的難受。

倭國是什麽地方,哪裏遠在千裏之外,哪裏是蠻夷之地。

現在好了,弘治皇帝一句令下,等於是將他們流放千裏,這流放的還是倭國,而且還是讓他們永遠都別想回來。

將倭人都教化了,都懂仁義禮智信了。

這可能嗎?

根本就不可能,縱然是在大明,也不可能說人人都懂仁義禮智信。

“陛下,臣知錯了、臣知錯了~”

江恩當場就痛哭起來,這要是去了倭國,以後再也別想回來了。

在大明他們是高高在上的禦史,是朝中大臣,前途無量,日子過的無比逍遙自在,可是去了倭國,他們什麽都不是,只能夠成為教書先生,天天之乎者也,他們的好日子到頭了。

更何況,自古以來都講究落葉歸根,他們這別說歸根了,估計死都死在倭國了。

“陛下,臣也知錯了,臣也知錯了~”

張文靜也是哭了起來,整個面如死灰,真要是發配去了倭國,好不如死了算了。

“知錯?”

“你們哪有什麽錯。”

弘治皇帝笑了笑說道:“這可是你們自己說的,說倭人不識教化,不懂仁義禮智信,所以才會以下犯上。”

“既然如此,朕派你們過去給他們講一講什麽仁義禮智信,好好的教化他們,朕相信,你們肯定可以好好的教化倭人,讓他們明白什麽是仁義禮智信。”

“來人,帶他們下去~限三日之內,前往舉家前往倭國。”

隨著弘治皇帝話落下,立即有殿前武士進來,拖著江恩、張文靜等人往外面走去。

江恩、張文靜等人一個個都在不斷的哭喊著,同時將目光看向其他的大臣,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替他們求情。

這發配邊疆也比發配倭國好啊,至少還是在大明之內,以後活動、活動,說不定還是有希望回自己的家鄉好好養老的。

這要是去了倭國,以後一輩子都只能夠留在倭國了,而且還是舉家遷往倭國,這意味著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只能夠留在倭國,再也不能回到大明了。

他們哭的很傷心,可是卻始終沒有人敢站出來替他們求情。

大家都生怕因此遭罪,要是弘治皇帝連自己也一同發配去了倭國,那就真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