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文官的分裂(第2/3頁)

狠狠的教訓了倭國,他們的投資就穩了,絕對是要支持的。

“可是,劉公,這倭國畢竟是我大明的藩屬國,我們如此興師動眾的逼著倭國簽下城下之盟,他們會對我們心服口服嗎?”

“更何況,張懋、劉晉他們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這賠償一千五百萬兩白銀,數額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又要割讓石見國,租借兵庫之津,以後還要在倭國駐軍,這哪裏符合我們大明的上國的身份啊?”

謝遷想了想說道。

“心服口服?”

“怎麽樣才能夠讓倭國心服口服?”

劉健看了看謝遷,笑了笑問道。

“這……當然是以仁義、誠信……”

謝遷說到這裏的時候都有些說不下去了。

“仁義?”

“誠信?”

“我們大明對倭國一向仁義,也是一向誠信,但是他們卻不把我們大明放在眼中,不約束自己的武士,以至於我大明東南倭患日重,更是殺害我大明商人。”

“我覺得劉晉說的對,對付倭國講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唯有用拳頭狠狠的教訓他們,他們才會知道怕,自然而然就對我們言聽計從了。”

“至於所謂的心服口服,根本就沒有必要。”

劉健笑了笑說道。

心裏面也嘆口氣,內閣三巨頭之間的裂痕已經很明顯了,以前和謝遷還是能夠聊得來的,現在嘛,有種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了。

兩人在朝政意見上的分歧也是越來越大,就像這一次出兵倭國一樣,其實謝遷是堅決反對的,而劉健是支持出兵倭國的。

“劉公,謝公,現在爭論這些還有什麽意義?”

李東陽站出來當和事佬,他也是已經看出來了,劉健和謝遷之間的矛盾、分歧越來越大,他夾在中間也是很不好做。

當然了,李東陽也是偏向於支持劉健的,因為他在一些商行當中也是有股份的,另外他覺得這幾年大明日新月異,煥然一新,蒸蒸日上,大明中興有望。

這一切都離不開天津,離不開開海禁、離不開海貿,所以不管是屁股決定腦袋,還是為了大明,他都更傾向於支持劉健。

“是啊,討論這些還有什麽意義,木已成舟,覆水難收~”

謝遷點點頭,有些無奈的說道,接著想了想也是直接告辭,再說下去也沒有什麽意義了。

看著謝遷離開,眾人一陣沉默,大家心裏面都知道,文官集團現在也是已經分裂了,不再是一塊鐵板了。

……

皇宮乾清宮之中。

“哈哈,幹的漂亮~”

弘治皇帝看到了最新從倭國這邊傳回來的消息,那是真的龍顏大悅,高興的合不攏嘴。

“張懋、劉晉做的不錯~”

弘治皇帝心情很好,心裏面都在不斷的盤算起來。

“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這兵權收回來之後,前前後後也是花了幾百萬兩銀子出去了,沒想到僅僅只是打了一個倭國,連本帶利息就全收回來了。”

“有了這一千五百萬兩銀子,軍制改革的事情就可以加快了。”

“從傳回來的戰報來看,新軍戰力強悍,火炮和火槍威力強大,僅僅只是靠火炮就輕輕松松打敗了倭人,或許可以再擴建幾支新軍出來。”

弘治皇帝心裏面默默的計算著,他沒有想到僅僅只是打贏了倭國,竟然能夠獲得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賠款。

這買賣可以做。

前前後後也不過出動了幾萬大軍,在倭國這邊打了幾場仗,基本上都是依靠強大的火炮轟擊敵人,真正的正面廝殺並沒有多少。

所以死傷非常的輕微,陣亡、犧牲的將士還不到三位數,受傷的也不到五百人,以如此微弱的代價就狠狠的修理了倭國一頓。

“肯定是劉晉這小子弄出來的,張懋、劉晉、楊雲三個人的肯定是不會知道當家的難處,唯有劉晉才知道銀子的重要性。”

“是該好好的賞一賞他了,前前後後也是為我做了很多的事情了,封爵肯定是要封的,侯爵應該不過分,不過他還是太年輕了,以後要輔助厚照,一下子封侯,以後就不太好再賞賜了,先封個伯爵吧。”

弘治皇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晉。

這個條約一看就知道絕對是出自劉晉的手筆,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再加上這租借之類的條款,張懋他們是想不出來這些東西的。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在尋思著該怎麽好好的賞賜下劉晉,劉晉為他們老朱家也是做了很多事情了。

別的不說,單單是為老朱家弄下來的這些產業,他們老朱家現在的財富到底有多少,估計連弘治皇帝自己都弄不清楚了,反正他現在是不用銀子犯愁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摳摳搜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