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兩種不同的聲音(第3/3頁)

“這大軍壓境之下,逼著倭國簽下城下之盟,這樣的條約,簡直就是丟人,簡直將我大明泱泱大國的氣度丟失的幹幹凈凈。”

一個禦史非常氣氛,顯得非常生氣說道。

“是啊,倭國是我們大明的藩屬國,我們是大明的宗主國,這宗主國就該有個宗主國的樣子,藩屬國犯點小錯誤,應該宰相肚裏能撐船,寬宏大量。”

“征收重稅算什麽,死幾個商人而已,商人爾,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後,商人不事生產,低買高賣,投機倒把,死不足惜。”

“為了區區這點小事,竟然興師動眾去討伐我們的藩屬國,這實在是丟人,將我們大明的臉面都丟光了。”

“晚上回去我就寫參本,我非要好好的參一參英國公、破虜候楊雲,還有這個劉晉和王守仁,他們損我大明威嚴,丟我大明上國的臉面,讓我大明在藩屬國面前失去誠信,就該讓他們回家養老去。”

“算我一個,我晚上回去也寫參本,這樣的條約,他們竟然還有臉在大明早報上面刊登出來,這要讓其它的藩屬國,像朝鮮、安南、暹羅等看到了他們又會怎麽想?”

“以後還有誰會對我們大明真心的臣服,誰還會尊我大明為宗主國?”

“寫了也白寫,而且陛下肯定會不高興的。”

“現在軍權掌握在那些武將勛貴們的手中,他們哪裏懂孔孟之道,哪裏知道仁義之道?”

“唉~”

“陛下現在被小人懵逼,親小人遠賢臣,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今日對自己的藩屬國興師問罪,逼迫藩屬國簽下城下之盟,這大明的江山恐怕是要風雨飄搖啊~”

“是啊,自古亂臣賊子都是武將勛貴,這武將勛貴掌握兵權,對皇權是最大的威脅,這大明的江山怕,長此以往,恐怕是要動蕩不安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正是需要你我這樣的慷慨正義之士站出來,想陛下闡明其中要害,讓陛下及時改正過來,匡扶大明江山於危亡之際,如此也不枉來此世間走一遭。”

“說的好,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值此之時,正是你我為過分憂的時候。”

“大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恐怕以後人人重利輕義,忘記我儒家仁義、君子之道,這大明就真的危險了。”

“對,對,一起上書給陛下,向陛下闡明其中的要害,絕不可讓我大明因此沉淪。”

幾人越說越激動,一個個都憂心忡忡,似乎大明離開了他們幾個就馬上要滅亡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