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怕他們不來(第2/4頁)

北邊倭國和朝鮮的市場他們已經失去了,再失去南洋的市場,他們這些大海商、大家族就注定了要衰弱。

一旦沒有了海貿的巨額利潤,這些大海商和大家族,他們拿什麽來支撐下去?

船隊浩浩蕩蕩不斷的南下,他們的第一站是琉球城,再過幾天的時間,差不多就要到琉球城了。

在琉球城這裏,他們將會休整幾天的時間,補充下淡水和食物,接著就直接繼續往南前往呂宋,抵達呂宋之後再前往暹羅、安南以及整個南洋地區,最後再視情況來決定是否前往南亞地區。

杜明恩和林書鴻在討論著是否有海盜的事情,同樣的在其它的船只上面,大家也都在討論海盜、倭寇的事情。

‘徽商號’上面,祝本端、馮相兩人站立在甲板上面,看著海面上浩浩蕩蕩的船隊,整個人也是看的有些癡迷。

這幾百艘船只橫行在海面上,竟然給人一種千軍萬馬的感覺,屹立船頭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好像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將領一般,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馮兄,你說我們會遇到海盜、倭寇嗎?”

祝本端有些擔憂的說道,這一次兩個人決定跟隨船隊前往南洋地區,那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

他們是徽商也是鹽商,只是現在徽商和鹽商的日子都不好過,去年丟了北方市場,今年一開春,長蘆鹽場就開始進軍南方市場,長蘆雪鹽所到之處,他們這些鹽商簡直潰不成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抵抗力。

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市場一點點被長蘆鹽場給吃的幹幹凈凈,全面退出鹽商這個行列,那是遲早的事情。

事實上,被長蘆鹽場這樣一搞,以後就再也沒有鹽商了,也不會有鹽商了。

想要靠鹽來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他們就必須要尋找新的財路,而一向胃口奇大無比的鹽商們,最先看上的自然還是海貿,海洋貿易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在大明常見的絲綢、瓷器、茶葉到了大明之外的地方,價格隨隨便便也是要翻幾倍,回來的時候再裝滿當地的特產,來回一趟,十倍的利潤那是最少的了。

而且現在黃金洲遍地是黃金的事情也是得到了確認,去一趟黃金洲可以帶回來價值三千萬兩白銀的財富,這也是吸引了整個大明的注意力。

他們這些鹽商自然也是不會錯過的。

如果真的可以去黃金洲的話,還販什麽鹽啊,鹽商也沒有怎麽賺錢的,十艘船去一趟黃金洲,一年多的時間就帶回來三千萬兩銀子,天底下就沒有比這更賺錢的買賣了,一本萬萬利也不過如此了。

沒有辦法,他們不得不轉變,尋找新的出路。

徽商主要是以鹽商、糧商、茶商為主,沒有涉及海商,海商主要還是浙江、福建、廣東、江蘇沿海地區的商人為主。

身為徽商當中的鹽商,祝本端和馮相自然是知道這些海商的。

在江南地區,如果說有錢的話,他們這些徽商可以首屈一指,接下來就是這些出海的商人和家族了。

徽商和大海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壟斷,都是做壟斷買賣,特別是鹽商和海商,那是絕對壟斷的地位。

鹽商的壟斷地位主要是依靠朝廷的鹽引制度來形成的壟斷,他們掌握了朝廷的鹽場,自然也就掌握了鹽這個買賣,只是現在被長蘆鹽場給打破了,鹽商沒落。

海商的壟斷地位,一個是靠朝廷的海禁政策,另外一個就是靠這些倭寇和海盜,每一個出海的海商或者家族,幾乎都和倭寇、海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對於這點,祝本端和馮相是很清楚的,都是江南地區的人,彼此很多都是有聯姻的,豈有不知的。

“會~一定會~”

馮相鄭重的點點頭說道,非常肯定。

“他們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再不折騰下的話,他們就沒有任何的出路了,這南洋的財路再斷掉,他們就沒戲了。”

馮相笑了笑說道,江南地區的人還從來沒有如此的狼狽過。

朝廷之上遭到了沉重的打擊,連經濟上面也是如此,他們這些徽商、鹽商日子難過,這些海商的日子也難過。

其實對於江南地區的這些海商來說,最穩定的財路還是前往倭國和朝鮮的航線,朝鮮和倭國與大明的聯系非常緊密。

而且這兩個國家都深受大明的影響,大明的東西在倭國和朝鮮都非常的暢銷,因為這兩個國家上流社會的人什麽都是向大明學習的。

朝鮮和倭國上流社會的人都以說大明話,寫漢字、讀唐詩宋詞為榮,這大明的茶葉、布匹、絲綢、瓷器等等絕對搶手貨。

另外,前往朝鮮和倭國要更近一些,又更安全很多,是穩定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