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舉國之戰(第2/2頁)

剛剛才在西南地區建功立業的山地營,因為山地營的驍勇,所以也是被一紙調令,朝北方戰場這邊開進。

同時分駐紮在大明各地的衛所也是調動起來,一個個衛所的大軍不斷在各地集合,一集合完畢就立即向北方這邊開進,有的開往甘肅、陜西的戰場,有的開往京津地區,準備用來拱衛京師。

可以說,這一次,算是舉國之力來打這一戰,白花花的銀子猶如灑水一般的撒下去,大量的糧草從大明各地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傳令的驛站忙不停,一匹匹急速奔跑的馬匹載著傳令兵往返大明各處。

一條條官道上面,來自大明各地的一支支軍隊在不斷的匯聚,旌旗飄飄,浩浩蕩蕩。

“弘治皇帝竟然準備和草原人死磕,我這個穿越過來的小蝴蝶終於引起了巨變,歷史上的弘治皇帝可沒有如此興師動眾的和草原人死磕過。”

“這一戰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處在京城的劉晉,自然是感受到了大明巨變的風雲,整個人也是變的擔憂起來。

他這個穿越過來的蝴蝶所扇動的翅膀,終於也是引起了蝴蝶效應,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大明的歷史軌跡徹底的發生了巨變。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大事,現在卻是出現了,弘治皇帝要和草原人死磕,劉晉很清楚,這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

因為自己的出現,弘治皇帝才有錢去打仗,而且也不再一味相信文官,所以文官們根本就勸不住弘治皇帝,而弘治皇帝也對朝堂有著足夠的控制力,他的話還是管用的。

另外也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創辦了這個報紙,所以弘治皇帝也好,大明朝廷也好,這一戰,其實不打都不行。

因為報紙的報道,大明上下已經群情激憤了,大家都知道了韃子在甘肅、山西、寧夏這一帶犯下的重重罪行,國子監的書生們甚至於都到了太和門這裏去請命了,要求朝廷報仇雪恨。

所以不打是不行的,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韃子在中原大地肆虐,也必須給韃子們以教訓,這也是弘治皇帝為什麽能夠說服眾多大臣的原因,因為不打是不行的,都已經被人捅進心窩裏面來了,還不反擊,縮頭烏龜也不是這樣當的。

劉晉憂慮的並不是這一戰的輸贏,輸也好,贏也罷,劉晉都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

輸了,大明也不會因此而亡,現在是弘治朝,大明的中葉,大明國力雄厚,朝廷上下也算還可以,不像明末黨爭厲害,不顧朝廷死活。

弘治皇帝也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並不是亡國之君,所以即便是這一戰輸了,大明也亡不了。

至於贏了,那就更好了,草原人的威脅更小,以後麻煩就會少一些。

劉晉真正憂心是,這一戰對才剛剛萌芽發展起來的大明資本產生的影響,他害怕大明的資本萌芽發展因此而斷掉,這樣的一來的話,劉晉的心血就全廢掉了。